昨天朋友回妈妈家吃饭,看到弟媳妇和侄子都拉着脸,吃完饭,弟媳妇板着脸对侄子说,你一个人先走回去吧,我不想看到你。孩子吃完饭默默地回家了。
朋友悄悄问弟弟怎么回事,说是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这次孩子考得不太理想。平时妈妈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心情不大好。
不由想起自己,我对于儿子成绩的反应,大概经历了以下三种情形:
1-4年级,吼叫责罚
我希望儿子每年能考出个好成绩,在我看来,小学的知识太简单,孩子智商也没问题,九十分是最低要求。
记得当时接他回家要穿过整个城区,大概15分钟,在车里我就开始质问、责骂:“你看看你,考试之前太放松,一点都不当回事,天天就知道玩,现在好了吧,考的什么成绩?”、“快过年了,出去人家问起来,看你怎么回答?”、“你的智商没问题,这个成绩是你应该得的吗?这是你的真实水平吗?”“这个寒假不要出去玩了,好好补补这学期拉下的功课!”……
儿子坐在车后,一声不吭。但是最气人的是,一到家,我只要开始忙碌不再关注他,他仍然是老样子,该干嘛干嘛,看电视照样可以看得笑出声,做作业照样可以转笔玩橡皮。似乎根本不在意成绩,也不在意被我责骂。
我心中难受,会骂他:看看你考的什么成绩,你还笑得出来?还高兴得起来?
可是孩子依然无动于衷,转过脸去依然故我。
5、6年级,各自一半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五六年级,同样的情况出现,他开始回嘴:“我也想考好的啊,我以为这次考好了,这些题我都会做,是粗心了。”“知道了知道了,我下次一定考好,这次是不小心。”看得出他态度敷衍,只希望我闭嘴。
初中开始,话说一半
到了初中,进入青春期。考试没考好,回家自己先“唠叨”,唉,这次考试考“砸”了,唉,考得真差。
你怎么每次都这么说,到底什么原因没考好,有没有自己分析下,什么知识点没掌握?
我还没说完,他就开始打断:“说给你听你也不懂,我自己知道,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总结的。”
等我转过身去,他会小声嘀咕:“唉,真烦,烦死了。”
“你说啥,说清楚一点?!”
“没有,我没说啊。”儿子一脸无辜相。
现在我们来分析孩子的心理,他本来可能由于没考好,心中还有些许愧疚和难过,还想怎么在今后细心点、认真点补回来。可是被骂甚至被打后,他会想反正我已经被责罚过了,所以我就没有理由再难过内疚了。
这里了解下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而“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
我们家长听到成绩马上生气发怒的情绪反应就是破坏家庭气氛的第一扇破窗,本来家里正常应该是气氛和谐、母慈子孝的详和场景,那孩子也许会主动寻求谅解、改正错误,尽力维护这个气氛;而现在反正妈妈(爸爸)已经横眉怒目,家中鸡飞狗跳,那我就索性让妈妈(爸爸)生气去吧,发怒去吧,我该玩玩、该笑笑……
家长生气时还往往会口不择言,会说出一些过份的话,比如:你真是猪脑子,你怎么这么让人失望,我真想不要你了,把你扔大马路上,我看你也就这样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很伤人。现在想来,小时候没心没肺的孩子还好些,而内向敏感的孩子,那些伤人的话语就像刀子,不知道会带给孩子多少伤害。
反省过去,我也曾经犯过很多次这样的错误,值得庆幸的是,这一两年,我开始慢慢改变,试着理解孩子,试着改变自己,而孩子也健康阳光地长大了,并且越来越让我省心。
我总结对待孩子成绩的正确做法如下
心理准备
这几年,让我真正想通想顺的,是我付出了身体健康的代价。后来我痛定思痛:孩子内心没有想要好好学习的动力,没有在学习上得到成就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获得感,那么家长说得再多,气生得再大,也根本没有用,反而是在拿孩子犯的错处罚家长自己。
退一万步讲,孩子学习上真的不如人意,只要他身体健康,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人际关系等等都正常发展,那么孩子还是好孩子,将来的人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面对孩子忽上忽下的成绩,心中能做到真正做到心平气和,是需要点时间的,但是也是我们家长应该尽力做到的。
平静心态
现在,孩子回家说考试没考好,即使心中再惊涛骇浪,至少表面我一定一脸平静,“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考没考好跟我没有太大关系。”
大家心平气和,一起讨论:
“你的成绩只代表过去,你自己想想,考试之前这段时间,你是不是付出了,这个是不是你想要的结果,是不是你能力和智商的体现?我们大家都要你考到理想的成绩,但是你想要的结果不是想想就能达到的,是要付出努力和辛苦的。”
“假如你需要我帮助你改正缺点,或者需要我帮忙查漏补缺,我愿意提供帮助。”
旁敲侧击
平时和考前的鼓励与信任,要做到隐于无形,而不是赤裸裸的表扬与赞美。
比如,我有时候会跟他说:别人都说初二是个坎,很多孩子会在初二被拉上,然后就再也追不上了。你不错哦,初二还那样,即使不突出,但是也没被甩下。也许到初三,你就成为一匹黑马了呢!
老师见过的孩子多了,一般到初二,在老师眼里就定性了,你要想改变老师的固有看法,那么唯有用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成绩,一次两次三次,老师就会改变看法。
也许考完试成绩出来,老师会在心里说,哎,他倒是让人没想到呢。
有时我还会与他爸爸一唱一和:我真没想到,我们家还养了匹“黑马”呢?
察言观色
人的状态会高潮与低潮,孩子的学习状态也一定会情绪高涨与低落。
平时一般接他,看他出来的神情就能猜到他的状态了。孩子心情好,那么适当敲打敲打,如果哪天出来没精打采,那么一定要首先表示共情理解,发生什么事了,让你不开心了。学得累了或者感觉没方向、没成就感、有挫败感,都正常,我上初中的时候,有时候也这样,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一直考这么多分。
家长主动示弱,对他表示理解与宽慰,能让孩子尽快从低落情绪走出来。
当然孩子各色各样,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情绪与释怀方式,需要家长细心揣摩,掌握适度,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走出低落情绪。
当有一天孩子回家告诉你一个不太理想的成绩,那么你首先要安抚好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内心真正做到风平浪静,并且心中坚信,孩子本质是好的,他当然也是想要考好的。要知道,我们内心的想法和潜意识,可以在我们的表情、行动、语言上“悄悄”地传递给孩子。
然后告诉孩子:你明白他的心情,知道他此刻心情很不好,不管怎样,我看了到你前一阵的努力和付出,但是似乎这样的付出要么放错了方向,要么付出的程度还稍稍浅了点。
你要让孩子心中笃定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固然很希望他能考好,但无论如何,他这个人永远比考试都重要,此时此刻,你爱他,所以你更在意他的感受!
等孩子情绪有所缓解,再帮助孩子分析没考好的原因,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这时候家长要主动跟孩子一起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点没有熟悉掌握,还是平时做题习惯不好(粗心),还是在考试时的心理状态不对,还是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时候在优势科目,太想考好,追求完美,遇到难题,把时间全部用上去,没有注意合理安排时间,结果反而把优势科目考砸。
有时候是心理状态没调整好,开始遇到一道两道难题,心态就“崩”了,完了,已经两题不会,扣了十分,这门肯定考不好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做下面的题,会做的题也想不起来了,结果分数可想而知。
分析完,总结完,告诉他,每一次考试,都在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这也是考试的收获之一,下次考试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学会考试正确的战略战术,相信下次就一定能比这次更好。
希望大家看完,能够不重蹈我的覆辙,能够好好看待孩子的成绩,好好抚慰自己内心,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