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信息系统(P23)
1.3.1 信息系统定义
概念
1、信息系统的组成部件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其中数据库是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人为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
2、从用途类型来划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电子商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3、信息系统集成:采用现代管理理论(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作为计划、设计、控制的方法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秩序,有机的整合到一个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达到既定系统的目标。
1.3.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P24)
1.3.3 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P25)
补充:
1、结构化与敏捷的区别:
结构化:从全部详细的需求和计划开始》传统做事方法》所有的需求全部结束
敏捷:从目标和高优先级需求出发》Agile(经验性)》目标达成结束(story)
2、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按阶段一步步进行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
V 模型强调测试
W模型
迭代模型
迭代模型算是小瀑布每个阶段特意重复并且重点的强调某个阶段
注意:如果问开发方法:结构化、原型法、面向对象、敏捷开发
如果问用什么模型回答:瀑布模型、v 模型、W模型、H模型等
1.3.4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诺兰模型(P27)
1)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 6 个阶段: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2)诺兰阶段模型同时还指明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 6 种增长要素:
(1)计算机硬软资源
(2)应用方式
(3)计划控制
(4)MIS 在组织中的地位
(5)领导模式
(6)用户意识
总体规划内容
1、在规划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①是处理好行业/集团规划和企业/公司规划的关系,要在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下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做到统筹规划;②是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坚持行业共性的前提下,尊重企业的个性,做到上下兼顾;③是处理好规划制订和执行的关系,加强规划的约束力,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做到规划落地。
2、规划报告包括:
(1)现状分析与诊断(信息化现状、业务发展、业务分析、差距分析)
(2)组织/企业战略描述(行业变革趋势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信息化战略影响分析)
(3)信息化战略描述
(4)业务架构
(5)应用架构
(6)数据架构
(7)技术架构
(8)治理架构(治理架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监控机制)
(9)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