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天,看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触动到我了:有天,领导问我,白天在干什么?我说白天上班。领导问,那你晚上干什么?我说晚看书。领导接着问,那你什么时候思考?我答不上来时像是被人叫醒了思考思维。
不得不承认,我们受到了许多成功的、励志的、自律的书籍影响很大。比如你去书店买书,基本上都会往畅销书看看;你看新闻时,总会看看服务器根据点击率推荐的内容;被动的接受外界推荐的东西。
朋友小时候是在言听计从、懂事听话中成长起来的,小的时候,常常有“熊孩子”被作为“反面教材”,朋友则被作为“正面教材”。
朋友的人生轨迹被放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从小学到名牌大学,都是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一丝一毫都没有偏离。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公司待遇还算可观,不怎么忙,也就是传说中的“安逸圈”。
上班时朋友对老板交待的任务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老板说过的话严格执行,一点都不含糊。工作完成也挺好,干活不拖泥带水的,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谁也别想改变,除非你是老板。
后来,老板到另一家分公司去了,来了个新老板,新老板看不上木讷的朋友,这下朋友突然失去了指引方向。以前老板在的时候,老板会说这个怎么弄那个怎么好看怎么来。现在这个新老板没功夫跟她说这个,她一下子乱了分寸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次,新老板的汇报PPT里有错情,有人提醒了她,她说新老板没让改,于是就没改。新老板汇报时发现后,对她大发雷霆。时间一久,她的思维固化了,脱离了独立思考。
2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是欣然接受来自工作中、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好言”、“直言”,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别人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现在流行什么就崇拜什么,久而久之忘记了自己如何独立思考,也从来没想过如何把问号拉直。
许多朋友对我非常费解,我一个年纪轻轻的90后,不追剧、不新潮,没事时候总爱看看《论语》、《马克思主义原理》、《贞观政要》之类的书,他们一直在怀疑我是不是脱离了社会轨道。
其实,这些书里面的许多大道理放在当下依然适用。能经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可以经久不衰,这其中必然有大智慧,只是我们被某些东西蒙蔽了双眼还未发觉。
我只是对我心中的疑问充满好奇,每当换一个工作岗位,跨入另一个领域,我就觉得在这个领域别人比我知道的多,永远把自己当作“小学生”。遇到心里产生的问号,我就会想办法把这个问号拉直,如何把问号拉直是解决疑问的重点。
外伤易治,内病难疗!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维。
3
小王费尽毕生精力进入了体制内工作,多少人羡慕不来。刚工作那会,小王也想下定决心发挥一把,把人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不曾想,初心变了,他觉得天天如此上班,可以一眼望穿人生的生活渐渐疲惫了。
不知什么时候,看了所谓的励志书,书中呐喊他要冲出体制,体制外是美丽世界充满激情,你不离开体制就在体制内浪费时间。于是,小王自己下定决心离开了。父母知道后,老泪纵横。
以为逃离了地狱,殊不知与天堂永隔。
离开后的发展并没有书中写的那么好那么热血那么有激情,反倒是接踵而来是压力、郁闷、想不通。有次后悔了,打电话问老单位的人能不能回去上班,对方说不可能。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邯郸学步》: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没有学会,又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走姿,最后只能爬着回到了燕国。
这教的不就是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坚持原则,可步入社会后,这些最童真最原始的东西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慢慢被吞噬了。
4
《了不起的匠人》里面的大师大多数选择偏远的地方与孤独为伴,不被外界所扰、不被世人所缠,自己与内心的自己博弈,给自己一个安静思考的环境静思灵修,经过反复的失败最终才成为世界级大师。
独立思考决定着你人生高度。
所以,不盲目跟风、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
——北京海淀区复兴路,作者:天降祥瑞
微信:Silence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