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是小凡的男朋友,比小凡大一岁,跟很多情侣一样,他们是普通人,不是家庭显赫的富二代,也不是哪个行业的精英人才,他们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他们已经恋爱七年了,异地6年,七夕从来没有一起过过。翻了翻朋友圈,圈里的经销商已经开始为七夕活动渲染了。
小凡:“今年的七夕,又不能一起过了?”
G:“是不能一起过了”。
小凡:“那今年有七夕礼物吗?”
G:“没有,我微信还剩下60多块钱了,还得买菜,不然我吃什么”。
小凡:“我也没有钱了,那七夕我俩就不过了吧”
G:“嗯,不过了”。
小凡:“我们在一起好像就没有正式的过过一次七夕吧”
G:“好像是的”
小凡:“你好像从来都不会主动为我准备礼物”
G:“你不会想说,我不爱你吧”
小凡:“你再说下去,我真的觉得你不爱我”。
看完上面的对话,很多男孩子肯定会觉得,不是有礼物才能证明我爱你,没礼物我一样爱你;很多女孩子肯定也会为小凡抱不平,没有礼物就是不用心,不用心就是不爱我。
其实,有没有礼物,跟爱不爱,有时候,真的要分开对待。
小伙,不要刻意用礼物去讨好谁,讨来的爱情不是真的爱情;
姑娘,不要对朋友圈的七夕产生错觉,你要用心感知你爱人的心意;
七夕是让我们更加清楚爱人对我们的意义,爱人更要先学会爱己;
七夕是让我们明白爱一个人要更加学会感恩、学会报恩、学会真诚;
G不是真的没有钱,买不起礼物,小凡也不是非要礼物不可。其实他们都已经一起做好了对未来的计划,为他们的小家、为他们的未来奋斗。如今,他们已经将结婚列入了今年的计划,而且准备再入手第二套房。所以没有礼物,不是不爱,别用礼物定义你们的爱情。
父母那一代的人,好像永远不知道什么叫“七夕”。对我的父母而言,七夕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我的父亲、母亲整整差11岁,我不晓得他们那年结婚的时候,有没有“代沟”,但是我清楚知道的,父亲很少为母亲准备什么礼物的。可是,我也知道了,父母之间的爱情不在礼物上而是在生活的细微处。
我母亲一直牙不好,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要人命”。母亲就是一直受牙疼的困扰,吃饭的时候比我们慢好多。但是每次家里“开荤”,父亲总会先拿出一个碗,给母亲单独留一碗,剩下才让我们开动。
那年,我母亲检查出癌症,是父亲陪着去的。回来以后,父亲一句话都没说,那个场景如同《请回答1988》里面的一个画面,感觉母亲跟着他受了一辈子苦,从来没有享福过。从住院、化疗到最后医生下达通告书,都从来没有见父亲哭过。可是,当我们问母亲,您还有什么要说的或者愿望的时候,母亲微微喘着气,一眼心酸的对我们说“我没有什么遗憾,唯一担心的就是,我走了,没有人给你父亲做饭了”。我总觉得,父母那一代的爱情,像大海一样深沉,像大山那样厚重,是我们现代的年轻人永远比不了的。
母亲就这样走了,灵柩设在了庭院里。有一天傍晚十分,家里就父亲一个人,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从外面回来,刚要进门。听到父亲嚎啕大哭,哭的像个三岁的孩子,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见父亲哭。当时我在想,父亲一定很爱很爱母亲吧,不然怎么会这么伤心。我们很懂事,从来没有向父亲提起过这件事,一来相信父亲也不想让我们看到他脆弱的一面,二来也是怕再勾起父亲对母亲的回忆。
后来,尽管我们也很想念母亲,但是我们很默契的,在父亲面前几乎从不主动提起母亲。只是偶尔,父亲早上起来,会告诉我们,他昨晚梦到母亲了。
母亲这一生,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衣服,也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首饰,更谈不上有什么宝贵的压箱底的物件,但是我知道,母亲最宝贵的是得到了父亲一辈子的爱。
所以,姑娘,没有礼物不代表不爱。
有时候,爱是深沉的、爱是默默无闻的、爱是需要用心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