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是整个《聊斋志异》的精华所在。因为担心不够钱印刷,所以赵起杲对其进行了选编,把重要的《画皮》、《画壁》、《偷桃》、《崂山道士》这四篇压卷之作放在了一起。
除了《画皮》在卷末,《崂山道士》因为数据原因,文章写好,有待修饰,其他两篇都已涉及。17年如果如许愿那样,别再像16年大病小半年,应该是能继续写下去的。我的宏愿当然是把聊斋按自己的思路通读一遍,至于是否做得到,得走着瞧了。
因此,自个儿臭美,觉得有必要把专题一些设定交代一下,因为网络上以讹传讹的,指不定哪一天会有人不小心,把专题里的东西拿去当了信史资料了。
其实,《蒲松龄和他的朋友们》完全是个欢乐向的附会文。
里面对蒲松龄故事人物的揣测,源自史料,大胆假设,大胆求证,认真你就输了。
比如《夹谷台 抚院观风》,我就拿抚院、观风望文生义地大胆假设了。抚院确实有巡抚的意思,观风在清代也确实是对生员的抽查和训导,自古以来,对于临时突击考试,没有一个人会写诗歌赞扬的,所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你懂的。
蒲松龄还写过《珍珠泉 抚院观风》,里面的内容就是描述了一次到济南唱K的过程,很难想象山东巡抚会和一个穷秀才在包厢里恣意放荡。
再说了,蒲松龄还写过《齐鲁青未了 抚台观风》,拆开来,抚台也可以当巡抚讲,为了看起来像个真事儿,写作过程中,我当然不会在专题里引用这一篇了。好么,一个省长啥事不干,跑到泰山顶上,陪着一个三十四岁的老秀才,你以为是电信诈骗那么简单啊?
所以,专题里的史料,我尽可能地认真辨析,比如蒲松龄到底上过几次崂山、泰山,和谁去的,我引用的绝大多数源自专业文章,在此向其中提到名字的和未提到名字的专业人士表示敬意。
专题里的结论,如果喜欢,你就哈哈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