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交流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的老师对此也做了认真的研究。对待不同的家长,运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将家长分为以下几类:
一、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例如:我班学生黄鑫的父亲,尽管是个生意人,但是和他的几次交流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对子女教育非常钻研且很内行的家长,无论是谈到如何激发小孩的学习兴趣,还是考后的试卷分析,甚至连某些学科当中的具体问题,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所以和他交流我就开门见山。不需要做太多铺垫。
二、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三、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四、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一些年青的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遇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作为对于我们这种私立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我们组的杨老师在和家长谈话时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充满智慧,她在以前的学校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她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抱怨上午上班正忙时,某老师非要让他给孩子送个东西,等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回家取后送到学校时,结果被通知这个东西又不用了。家长越说越生气。脾气也越发的暴躁起来。杨老师听了连忙开玩笑似的解释:说“老师肯定是嫌孩子丢三落四的,想通过对你施个“苦肉计”教育孩子呢,你应该把你这一天的辛苦描述给孩子,让他为给你带来的麻烦而惭愧,并且抓住这个时机教育孩子以后要把自己的学习用品带齐全。至于后来老师没用这东西肯定是事不由人,计划不如变化快嘛!你也别见怪。”听了杨老师这番话,那位家长的怒气顿时消了一半。这就是杨老师说话的艺术,我们组的老师听了无不竖起大拇指赞叹:姜还是老的辣,跟着杨老师学没错!
五、对于后进生的家长,使我们老师与之交流最多的。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对于不同类型的后进生,我们也要教给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应对。比如说:孩子学习总是慢吞吞,拖延时间。我们一般会给家长建议每天写家庭作业时严格控制时间,一旦孩子超过规定时间立即停止,即使没写完也不让他写了,第二天孩子交上没有写完的作业老师自会批评,久而久之,孩子拖沓的陋习会慢慢改善;对于脑袋瓜聪明,但是学习总是粗心范小迷糊的学生家长,我们一般建议在孩子写完作业时,家长不要帮助检查,让孩子自己出声读出来,孩子往往读着读着就发现错误了。这样帮助孩子逐渐养成写完作业自己读一遍的习惯,错误也就慢慢减少了;另外我们一般建议家长在孩子写完作业不要帮助孩子检查对错,只需要关注孩子书写是否工整,孩子一旦书写认真了,正确率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对于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学习由托管老师监管的孩子,我们还建议家长不能完全依赖托管老师,要经常与托管老师联系询问孩子最近学习情况,即使孩子从托管老师那回来,家长也要亲自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使家长明确自己的责任,了解孩子学习的状态。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