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和同事午饭,吃饭期间聊到房子的事。最近有好几个同事都在想着换房子。换套学区房。为了子女或者孙辈上学方便。
一个全县人口43万人的小县城,城区人口有12万多点,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学校越来越集中到县城里。村里,镇上的学校,学生多的学校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去楼空,徒有漂亮的教学楼独自守着那片安静的校园。有的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不过三四十个学生。
而县城里,好点的小学,一个年级十五六个班级。接送高峰期,车像蜗牛,走不了。一个个脸上焦灼无奈的神色,有的车主不停地打喇叭。有用吗?越滴越慢!
到了中午,当本地的那所升学率最高的初中学校放学时,如潮的学生涌出。大路上更是水泄不通。一个年级18个班,三个年级,54个班。校外马路两边停着密密麻麻的电动变速车偶尔有辆自行车。道路告急,压力特别大。乡镇客车司机绕道走,最怕那个点路过校门口。
同事们家有的房子距离这所学校远了些,接送孩子就吃力一些。天天要走那条拥挤的路,的确很糟心!于是就有了买学区房的念头,为了孩子,创造个好的条件。
有钱就是任性,哪所学校好,就在哪所学校附近买房。你以为他们这样就满意知足了?错了,大错特错了!她们嘴上说的是,自己条件差,不行,好的早就送到省城某某贵族私立学校,只能怪自己没本事,送不出去。只能在本地瞎折腾了!
也许事情不在我肩上,我无法体会当事人的心理,家门口就是一所本县不差的中学。升学率稍微逊色点的中学。一个年级十个班。不想去,一心想来这所年年学生爆满的好中学,朋友的女儿六年级,文化课成绩,六七十分的水平。可以说在班级里基本就是最后几名。尽管这样,父母还是一心想把女儿送到距离家很远很远的头牌中学。真的是舍近求远!家门口的初中不去。硬是去距离家很远的初中。额。。。。。。这样的孩子,去了人才济济高手如林的头牌中学。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牺牲品是怎么来的!毕竟老师们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有一半学生近三十个孩子,基本老师们的关注目光就不在那里了,她们的目标是保证把前三十名送到好的高中学校,后一半基本就全靠自学,运气了。
有多少这样的孩子作为30名以外的学生,作为成就别人榜上有名的牺牲品?他们换个学校也许老师会有精力时间关注关注,并且别的学校定向分数线低一些,对孩子更有益些。
作为朋友,我是浅说不顶用,深说怕尬聊!!!
一直在心里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尽量理解,理解不了,就保持尊重的态度。不过多渗入别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他们一定做了深思熟虑的打算才会决定怎么怎么做的。我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人家的做法不一定是错的。
中国的家长们,为了孩子真的是拼了。那些不上进,想安逸,图享受,不懂事的,公主王子们,他们懂父母的用心吗?
有句话说,中国的家长分三个阶层,精英阶层,绕开高考,早在孩子中学阶段就送孩子国外了。然后直接读大学。中产阶层,拼的就是高考,也是最最焦虑的阶层,说起教育投资扔钱像扔废纸一样,毫不吝啬。
还有一个阶层,人们口中的“穷人”,不在乎高考,无所谓,他们没怎么念书,没意识到教育和命运的关系,随孩子的天性。
简短的话概括来说。精英阶层不高考,中产阶层考状元,穷人考不好。阶层固化。的确有它的道理!突破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有时你努力的终点才是别人的起点。记得有位高考状元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有的人本身就在罗马的。真的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