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得到学习后,听到了许多关于规划的问题, 但还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是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配置,又怎么判断自己处于哪个阶段。香帅的课程正好提到了这样一课,个人资产配置的生命周期。
人生大致分为,青年、壮年、老年这么几个阶段。
青年时期
建议加大实物资产配置,用时间换空间。这个时期,手里并没有太多的资金,有的就是大把的时间,必须尽力将时间换成稳定增长的资产,抗通胀风险,形成人生积累。
壮年
考虑加大风险资产的配置。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资金较为充足,抗风险能力最强。此外,考虑多元配置,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医疗、教育和养老不容忽视。
老年
考虑加大流动性资产配置。到了老年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原来的不动产可以考虑做反向抵押。
看完香帅的建议,再来看看自己走对了哪些,可以怎么做。
青年时期:毕业第三年拉着同学合伙买了套房,纯投资。因为那时候确实没钱,没钱付首付,也没钱月供。当时在上海工作,买不起上海的,但老家的省会还是洼地,跟两家父母借钱付了首付,然后两人一起付月供,私下签了个合约,房价上升所得利益都做均分。这个其实也是有一定风险的,非亲属关系,房子只能挂在其中一户的名下,万一对方不认,房子可能打水漂了,必须是各方面都信得过的人,且除了他自己还能够找到其家庭成员担保。
这第一套房子在半年内转手,大概赚了有十万多,加上后来自己的积累,成就了自己婚房首付的一大半。尽管还差一点,但还是决心借钱付首付,这是第二次买房。当时算了一下,在工作的附近租房,两室一厅已经3000一个月,而买房的月供才4000多,果断借钱买。
回忆自己这几年巩固家庭的方式就是不断买房子,这第三次配置还是买房。当时想接父母来杭州养老,结果被一句噎死“租房肯定不来,不是自己的房子不想住。” 但是没办法,买不起啊。当时小妹也在杭州,也是三无青年,这老老小小都是难题。结果机缘巧合,同事那时候买婚房,在算是靠郊区的地方看中一小区,我顺口问了下价格,杭州居然还有七千一平的房子,还在地铁附近,只是因为年终兜售,年关还有十天,签约在一周内必须付首付,选了最小户型70平,首付3成才15万,拼拼凑凑搞定了。考虑是父母来先住着,如果妹妹要结婚可以直接住,或者卖掉换房都是合理的。现在房子已经到2万一平了,在小妹没法积累的情况下,算是赶上房价的增长,既没获利但也没吃亏。
回顾自己的投资过程,算是规规矩矩的没吃太多亏,基本赶上通胀和房价,只是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不让自己的微薄积累缩水,但从没跑在时间前面,算勉强及格。
现在到了壮年时期,所谓增加风险投资,又有些迷茫了。毕竟杭州的房子限购了,房产税也快出台了,房产投资不确定性比较大。今后几年稳定增值的是什么,这就需要个人判断了。看着币圈纷纷扰扰,基本属于围观状态,虽然感觉区块链是一个趋势,但还没有看懂项目,所以也还在围观。美股、港股和国内股市都有入,但只是不亏不赚。只好继续摸索了,但大原则还是香帅的建议,要抓住人生投资的黄金时期。
关于老年时期的思考:现在国内出了一些相关的金融产品针对老年市场,尽管听起来似乎不太厚道,老人家抵押了房产,最后可能连个容身的地方都没有了。但我们要知道人生资产的周期是怎样的,如何找到更好的方法,才有可能防止老无所依。
以上算是对个人投资的一些回顾和思考,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