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说,人躲在习俗和舆论后面最轻松,尼采这么说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胆怯,传统价值观认为不结婚就不正常,人很难面对周围的舆论压力。
二,思想上的懒惰。婚姻并不适合所有人,很多人不经思考盲目地进入婚姻。
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是个看似简单,却很多人做不到的道理,晗韩朋友就说过,弟弟,你别说不想结婚,别人会认为你三观有问题,晗韩女闺蜜也说别和别人说不想结婚,晗韩妈妈说我要是不结婚别人会认为我生理有问题。对于一部作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认识我们的人那么多,对我们的看法也不同,你不觉得活在别人的看法里很累吗?活在别人的看法里真的开心吗?
晗韩在承认不婚主义方面是非常勇敢的,认识晗韩的人,都知道晗韩是不婚主义,晗韩经常问别人,晗韩是不是你认识的第一个说不结婚的人?甚至敢问领导,晗韩是不是你第一个承认不行结婚的下属?
对于不结婚就不正常这点,晗韩在国家卫健委下属医院捐过精,权威机构告诉晗韩生育能力正常。晗韩周围好多夫妻离婚,要么经常吵架甚至偶尔家暴,或者背后说对方坏话,这叫正常吗?这种所谓的正常生活真的是我们想过的吗?这种所谓的正常在晗韩眼里就是不正常甚至错误的表现。晗韩曾经也问过别人几次将来你结婚生子吗?很多人感到奇怪,后来就不这么问了。
晗韩当然知道夫妻吵架很正常,如果是偶尔吵架,谁都能接受。但是,吵架这种不好的行为如果成为经常发生,为什么也可以称之为正常现象呢?很多婚姻就是因为这样,最后成了凑合儿的婚姻。吵架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吵了半天,问题没解决,那么吵架有什么意义呢?还会引发更大的矛盾,越矛盾越吵架,恶性循环。推荐夫妻看一本书,《亲爱的,我们可以不吵架》。
如果一个岁数大的人能接受不婚主义,晗韩反而认为这个人“不正常”,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很传统,但是现在能接受不婚主义的长辈也越来越多,大城市居多。
晗韩敢自诩单身主义哲学家,是因为哲学家有敏锐的眼光,而晗韩是在12岁决定不结婚的,可能你认为很扯,12岁的小毛孩子懂什么?晗韩12岁时以为,人要是不结婚,就没那么多烦恼了,可是到了结婚的年龄才发现,还真是这样,哲学家在很多人眼里要么是精神病,要么就是在成为精神病的路上,晗韩也得过严重的抑郁症,但是自愈了。晗韩曾经和朋友解释过自己为什么不想结婚,朋友说晗韩看书看多了,其实晗韩看的书并不多,1个月都不一定能看完一本。
不婚主义并不违背道德伦理,更不用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况且晗韩已经在单身主义这方面做了深入的哲学思考,全球70亿人,每个人的结婚理由晗韩都能反驳回去,所以晗韩如果说有100万条不结婚的理由,是很谦虚的表现。可能有人会说,晗韩你遇到喜欢的人就想结婚生子了,晗韩早就到了世俗认为的结婚的年龄,当然遇到过喜欢的人,可是如果遇到喜欢的人就想结婚,那么全球逐年上升的离婚率,这些夫妻是不是当初也遇到了喜欢的人呢?
我们这辈子当然年轻过,但是并不一定经历了真正的青春。尽管也走过了一生,但并不一定是快乐的一生,就是因为走的太“对”了,太符合一种规范,我们可能只是年龄经历了青春,思想和行为却没有青春。
就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就是你必须和别人活的一模一样才行,这和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关:标准答案;如果我们有不同的答案,老师就会说别人都这样,怎么就你不一样呢?尤其是语文这类认为学科是最不应该讲究标准答案的,可是语文中的阅读理解还讲究所谓的标准答案。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老人和年轻人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于一篇文章当然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所谓的标准答案可能也是错的,作家韩寒曾经遇到过阅读理解题解析自己的文章,韩寒认为这是自己写的文章,一定能答对,结果发现自己的答案并不是标准答案,所以是错的。
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不是朋友的番外篇,最终谁都会失去生命,那么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生命中最难的不是没有人懂自己,而是自己不懂自己。
晗韩并没有宣传不婚主义,对于别人结婚与否,晗韩全力支持,如果别人结婚,也希望别人能婚姻幸福。结婚与否,只是自我实现的方式之一,不婚主义对于晗韩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了人生哲学。
成功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手段没有标准,能让自己幸福的方式,才是对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