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年正月,此时距离唐朝结束虽然还要122年。但对于颜真卿来说,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作为文人,他为自己写好了祭文和墓志。作为四朝元老,在他被囚禁的两年里,他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屈服和畏惧。两年前唐德宗错误的听信宰相卢杞的建议派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从此一去不归。期间建议用叛军家属赎回颜真卿的奏折又被卢杞偷偷扣下,各种营救尝试均未成功。八月,颜真卿坦然接受了叛军首领李希烈送来的白布自缢,那年颜真卿七十七岁。
我们练习楷书用的《多宝塔》字帖,是颜真卿四十四岁的时候写的,之前他考学、当官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做到武部员外郎。多宝塔中厚重的笔画反映出盛唐的气势,不过这时已经不是开元盛世时唐朝,没多久颜真卿就被宰相杨国忠排挤出京城,到平原郡做了太守。那时的山东德州算是边疆吧。此后唐朝从盛世转向衰落,颜真卿将在不断与各路叛军的抵抗中度过余生。
到任平原郡后,颜真卿一直在为抵抗安史之乱做准备,正因为这不到两年的准备,使得平原郡成为安史之乱发生后,黄河以北的二十四郡中唯一没有失守的城池。
与安禄山多年的战斗致使颜真卿失去了哥哥颜杲卿,侄子颜季明和无数战友,身为常山太守的哥哥颜杲卿竟被叛军凌迟处死,及其悲壮。还有一次敌军送来战友的头颅,为了稳定军心,颜真卿瞒着部下说这不是战友,默默含泪将他们安葬。亲人的尸骨残骸也是在他们牺牲两年以后的758年才找到。面对遗骸,颜真卿以悲怆的心情完成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这篇草稿奇迹般、完整的保存了一千两百多年,而这已经是纸张所能保存的极限了。
1997年,已经不太有人知道颜真卿的那段传奇。却在德州平原县意外发现了一座明代石碑,上面刻着一首赞颂颜真卿的诗——《过平原》,南宋末年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在被押送回京的路上经过颜真卿战斗过的城池平原县,写下这首叙事长诗,从中却能体会出英雄惜英雄的悲凉。
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渔阳动鼙鼓,大河以北无坚城。
君家兄弟奋戈起,一十七君连夏盟。
贼闻失色分道遁,不敢长驱入咸京。
明皇父子得西狩,由是灵武起义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贼臣牵制公威灵。
哀哉常山惨钩舌,公归朝廷气不折。
崎岖坎坷不得去,出入四朝老忠节。
当年幸脱安禄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杀公,宰相卢杞期日月。
乱臣贼子归何所,茫茫烟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精忠赫赫雷行天。
因为书法,我们在一千多年后仍能寻觅颜真卿在历史中的点滴,看到两位民族英雄、忠臣、文豪时隔六百年的对话,这其中深藏着中国的精神。
《祭侄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