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庄出了几位大力士,这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方圆几十里都传遍了。接下来四邻八村的人只要遇到大难活都会来羊山庄聘请爷爷他们前去帮忙。
话说这天,爷爷刚刚从南坡回到家里,锄头还没来得及放下族长大人便带着一个瘦高个陌生人来到面前。
族长对爷爷说:“大壮,可等到你回来了。我有件事要对你说。“族长指指瘦高个说,“这位是凤凰山庄来的客人,他是慕名而来,听说咱们村有几个大力士,他家老爷子过几天出殡,因为棺材太大,太重,他们村的人应付不了,所以专程来咱村请你们前去帮忙,报酬很丰厚。你觉得这个活能应下来吗?"
爷爷放下锄头说:“不就是一口棺材嘛,所重能有多重?能应下来。”
来人一听爷爷说能应下来,立马跪下给爷爷磕了三个头,然后说:“大哥,我先感谢你们。不过我有话需要事先向你说清。我父亲这口棺材不同于一般,特大,估计不低于三千斤,再加上几百斤棺材架子,重量会在三千斤以上,我担心十六个人抬架子够劲抬得动。特别是出殡那会儿,会更难。因为我们家门楼低矮,胡同又窄,估计出丧是个大问题。”
爷爷说:“这不算事,我们也不用去十六个人,只去八个人就能解决问题,也保证出不了丑。你说你家门楼太低,胡同也窄,那我们到时会提前去看看情况,然后想办法。老爷子哪天发丧呀?请你告诉我,我们好心中有数。”
来人说:“八月十六。这个你不用操心,到时我会派人提前来告诉你们的。”
“好吧!”爷爷答应着。
活应下来了,爷爷吃过饭便挨家挨户通知了其他七个人。这七个人听到爷爷的介绍后都表示说不算事,完全能应付得了。
发丧这天,爷爷带领着其他七个人一早就来到凤凰山庄。他们首先走进丧屋查看情况,先是把量了一下棺材,接着又看看门楼胡同,做到心中有数。看完后几个人走出丧屋,有人开始摇头,说今天这个差事不划算,省不了劲,或许还会有风险。就说棺材吧,几个人干过许多外活从来没见过这么大个的,木头全是十二圆花的大柏木,重量少说也有三千斤。再说大门,倒是简易的古门楼,但全是石头砌垒,宽不过一米五,高不过两米,棺材出门有难度。胡同也太窄,不到两米宽,棺材一出大门就得拐弯,难度更大。
爷爷看后却不担心,他已经心中有数,他说:“没事,只要棺材能走出屋门,出大门不愁,大不了咱们把门楼一块抬走,剩下的就好解决了。退堂鼓不能打,损伤了士气,仗还没打先就怯阵了,成不了事儿。走,先吃饭,到时听我的安排就是,保证出不了洋相。”
出丧时辰到了,爷爷一人背棺头,其他几人挎边角,一切准备就绪,只听架子头一声喊:“起!”爷爷八个人一挺腰板,几千斤的大棺材便四平八稳地被请出丧屋。这时院里院外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可就是没有一个人伸手帮忙。这些人都认为出丧是花钱请来的高手,又都是远近闻名的大力士,用不着别人帮忙。其实这都是借口,这些人就是来看哈哈笑的,他们巴不得抬棺材的出丑。
棺材来到大门口犯难了,大门太窄、太矮,胡同也不宽绰,不好办,棺材很难请出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拆除大门,把门楼揭走,然后把门垛子抗倒,这样棺材就好出胡同了。
爷爷看到这情况对伙计们发话了,他说:“你们都听着,棺材出大门一半听我的口令,咱们一起挺直腰杆把门楼子抬起来,再把墙垛子抗歪。这样虽然冒很大风险,可我们出不了洋相,地方宽绰了,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把棺材抬到大街上。”
人们听了爷爷的话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你的指挥。”
就这样棺材走出大门一半,前头已经顶到邻居山墙,拐弯是不可能的了。此时爷爷发一声喊:“都准备好,起!”几个人一块挺直腰杆,立时门楼被抬起,右边垛子被抗歪,地方宽绰了,棺材顺利地拐进了胡同。
这时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大喊:“好样的,真神力!”接着有人拍起了巴掌。
此刻棺材顶上又多了一架门楼,分量立刻加重,八个人每个人身上平均也负有五百斤的重量,已经达到人体承重极限。再看这八个人,脚步不乱,大气不喘,稳稳当当地把棺材抬到了木头架子上。
看到此情此景,场外看热闹的人开始不停地“啧啧”称赞,所有人都被爷爷一班人的神力所折服,很多人不自觉地向爷爷一行人伸出了大拇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