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
【分析】:
1、第一句话,交代季节,季节特性,并且,每一句都会找到一个点落笔,从秋天的潮气,到露水。
第二句话,说到了槐树,铁钟,并且做了埋笔。
2、第三句话,出现人物,对人物的衣着,动作进行描写,人物描写画面感很强。此时注意动词的运用:披、捏、走、拉。
并且运用修辞手法,队长嚼食物,老老少少像一个木偶的比喻。而且,注意到第一个比喻是和秋天景色相呼应的。
“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像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这句话很棒,没有直接说一边走一边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吃的样子,动作来写。
3、“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老老少少的人从胡同里涌出来,汇集到钟下,眼巴巴地望着队长,像一群木偶。”这句话呼应了开头的伏笔,那个铁锺,进行了声音的描绘。
也做了链接,实景从钟锤撞击钟壁,人物从队长转到了老百姓。
。
4、对人群的描述,用了一个比喻“木偶”。
【刻意练习】
夏天的一个午后,天气炎热,整个大地似乎要燃烧起来,变得火辣辣的。院子外面的树木被毒辣的太阳折磨得有气无力;挂在树上的“歌唱家”知了也坚持不住,一个劲的扯着嗓子鸣叫。老简一手里拿着铁勺子,一手里抱着半个西瓜,慢吞吞地朝老年文化组走去。走到室内时,手里的西瓜只剩瓜皮,打了一个饱嗝,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他打开音响,悠扬委婉的戏曲响起;过了一会,便看见十几位六、七十岁模样的男女手里各拿着不同的乐器涌进来,汇集到老简面前,期待地看着老简,像是一群等待命令的士兵。
【对比思考】
第一句话,交代季节。第二句描述季节的特性,但是不足的一点就是没有埋下伏笔。因为第三句开始到后面,主要是在交代老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