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3.14

                                                   读书笔记之《论语》3.14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三〈八佾〉》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3.14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1)监: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集注】

        郁,于六反。监,视也。二代,夏商也。言其视二代之礼而损益之。郁郁,文盛貌。尹氏曰:“三代之礼至周大备,夫子美其文而从之。”

【钱穆】

        监于二代:监,犹视也。二代指夏、殷。

        郁郁乎文哉:文指礼乐制度文物,又称文章。郁郁,文之盛貌。历史演进,后因于前而益胜,礼乐日备,文物日富,故孔子美之。

        吾从周:孔子自称能言夏、殷二代之礼,又称周监于二代,而自所抉择则曰从周。其于三代之礼,先后文质因革之详,必有其别择之所以然,惜今无得深求。然孔子之所以教其弟子,主要在如何从周而更有所改进发挥,此章乃孔子自言制作之意。否则时王之礼本所当遵,何为特言“吾从周”?

        按:三代之礼,乃孔子博学好古之所得,乃孔子之温故。其曰“吾从周”,则乃孔子之新知。孔子平日所告语其门弟子者,决不于此等历史实迹绝口不道,然《论语》记者则于此等实迹皆略而不详。读者必当知此意,乃可与语夫“好古敏求”之旨。若空言义理,而于孔子以下历史演进之实迹,皆忽而不求,昧而不知,此岂得为善读《论语》,善学孔子。

[白话试译]

        先生说:“周代看了夏、殷二代之演进,它的一切制度礼乐文章,何等美盛呀!我是主张遵从周代的。”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自译】

        孔丘先生说:“周能够参看夏、殷两代的利弊得失,它的礼制处处体现着人性的文明,我是以周礼为准则的。”

【感悟】

        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孔丘对周礼的推崇无可厚非。周礼也确实在夏、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改进和完善,具有当时的时代合理性和先进性。但局限于仁孝的孔丘先生,即便对礼制有着较为深刻的研究,但他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周礼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已经与现实相脱节,就像一根看似漂亮却已经腐朽的缰绳拴不住一匹开始撒欢儿的野马。这也许是备受尊重的孔丘先生却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手脚的原因吧。

【后记】

        不得不说,孔丘先生的许多主张是符合希望天下太平的统治阶级的利益的,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往往赋予孔丘先生一个至高无上的虚名。但统治阶级本身则一万个不愿意采用孔丘先生哪怕一丁点儿的建议去约束他们的政治行为,所以往往他们才是对圣人最大的抹黑者。

                                                                                                                槐榆柳

                                                                                                           2017年1月15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