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微信读书上浏览,偶然看见了胡适的文集《人生有何意义》,恰逢当时的我也在迷茫中,也在试图寻找活着的意义,又或者想知道我到底该怎么活,于是带着期待翻开了这本书。
胡适说,“人生有何意义”这个问题是很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个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鄙、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奋发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儿有意义的事。
正是看透了人生本没有意义,才会在广袤的无意义沙漠上建出一片绿洲来充实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抓着意义不肯放手,那么我们穷根溯源得到的还是无意义,多少人纠结在这个问题上不愿放下,也不想放下,装的像看透了一般,为自己懒惰找到了绝佳的借口,结果愤愤不平的不情愿的了此一生。
鸡汤文中有一个很俗套的说法,说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你挣扎、奋斗、追寻、探求的过程就是意义,至于结果怎样并不重要。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没有努力追求结果的过程,是多么单调与绝望,会丧失掉多少灵光一闪的智慧,会阻隔掉多少人前进的勇气,会减掉多少辉煌的成就?难道这些不重要吗?没有结果的过程,你会真的享受得了吗?我认为不能,单纯的注重过程忽视结果也是个伪命题。
所以,我认为有结果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我们人之为人活着的意义。
当我读到胡适对人生意义的解答的那一刻,好像拨开了长久困在眼前的迷雾,又向彼岸人生靠近了一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干着没有激情的工作,待在陌生的城市环境里,孤独的游离在这个城市之外,甚至我觉得从来都不属于这座城市,它是那么喧嚣、灰尘满满、甚至有些粗俗。和北京上海那样人文、现代情调相差好远,找不到心灵上可以共鸣的同伴,兴趣上可以相互牵引的对手,精神上可以互相抚慰的朋友。更严重的是,在世俗的环境中呆久了,接触的全是日常琐碎,我都开始怀疑之前的文学理想是否是曾经做过的一场梦?感觉它那么缥缈、那么遥远、那么天外来客的不真实,似乎和现实发生不了丝毫的关系。我不敢把自己的理想大声的说出来告诉身边的同事,更不敢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别人看,因为我觉得没有人会对我的“无病呻吟”感兴趣,我害怕他们的反应会像我在浮躁时看老舍的《济南的春天》一样,觉得矫情无比。
活在这样的焦虑与忧郁中,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萦绕左右,压抑的我不想看书、不想学习、不想与人交流,更不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别人听。当我看到一位同事从毕业后就开始写作,坚持七年一事无成的困窘模样受到好多人无情耻笑时,就更不敢把自己的理想透漏丝毫。虽然私底下我非常敬佩这样执着的能够坚持自己理想的人,但是换在我身上,我觉得自己还是办不到,因为我太敏感,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太想展示给别人美好。因此,作为逃避,我放下了书本,放弃了思考,每天吃喝混日子,一部综艺片接一部的看,因为我害怕如果不用这些填满偌大的空白时间,我会更加痛苦。就在这种自我麻痹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大众,变成了懒懒的撞钟人,变成了连我自己都觉得可有可无的人。抱怨心起来了,琐碎也起来了,一切我之前唾弃的样子都在我身上慢慢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也是生活,也是生命。
如果我能耐得住这样的自己也可以,但是偏偏有一颗时刻想敲键盘的心,所以我纠结,我痛苦,我不甘心,又似乎无可奈何。
但是,看到了胡适对人生的注脚,我豁然开朗了。与其在成与不成之间犹豫徘徊,不如干将下去,多付出一点,定能收获一点,痛苦但不行动,结果还是痛苦。既然人生终究无意义,我还计较个什么得失成败。努力做一点,心里就舒服一点,做多了,不就快乐起来了?
谨以此文遥谢胡适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