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大意是,作者的某个程序员朋友的媳妇,每天的爱好就是看各路鸡汤文,整天对着闺蜜说:女人啊就是要自私要更爱自己,要舍得买最昂贵的名牌包和护肤品,只有穿在身上涂在脸上才是真正赚到的,只有买买买,才是真的对自己好。
丝毫不顾自己月薪不过几千,老公起早贪黑写代码也不过月入两万,不够她拿去门店买一个LV包。
小媳妇觉得是老公不够爱自己,然后跟着能帮她清空购物车的金主出轨,俩人离婚了。
作为一个写鸡汤的博主,看到这种明里暗里黑我们鸡汤博主的文章,还是忍不住要哀叹一声:什么玩意儿啊,这女人自己不长脑子,把自己给作离婚了,还能怪罪到鸡汤博主头上?
但有一点却还是不得不承认,随着信息的日益透明,原本大家的比较对象只是“我同事”、“我邻居”、“我同学”,会因为同事买了个LV的包而我只能买得起达芙妮的而不开心。
而现在,很多人却开始把自己的比较对象升级到“我关注的那个博主”、“我朋友圈里的某个网友”……
购物车里积攒的物品越来越多,信用卡刷爆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买回远远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那些昂贵的包包鞋子和衣物,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对“只有舍得买最好的东西的女人才是真的爱自己。”这句话深信不疑。
自媒体时代营造了一种虚假繁荣,好像月入十万才是常态,买最贵的东西才算“对自己好”。
可她们只教你怎么买最贵的东西,教你该怎么月入十万了吗?
她们只教你该去哪里买最顶级的精华,却没人教你该怎么写完手下的论文,保送到名校的研究生,跻身你梦寐以求的外企。
她们只教你YSL口红的色号、lamer极致面霜的涂法,却没人教你如何一边买买买,一边一步一步走向财务自由。
最后,看了那么多道理,你却只学会了透支现在,甚至预支未来。
这个世界上有几大谎言被商家无限扩大。
一、“只有先学会花钱,才能学会赚钱。”
我有个朋友桃子,对这句话坚信不疑,明明只有月薪五千块的工资,却还是咬着牙买一两千一套的护肤品,海淘大几千一只的包包,还非当季新款不要。
她毕业五年,在某个三线城市的国企工作。
我曾劝过她:“你在单位工作,吃住都不需要花钱,不如把工资攒点,留着备用。”
她给我发来一个嘲讽的表情:“女孩子年轻的时候不买最好看的衣服鞋子包包,难道等到老了不漂亮了才买吗?到时候穿出去都没人看。”
我苦口婆心地说:“女孩子出门在外,还是有点存款比较有底气。”
她继续嘲笑我老土:“放心吧,会花钱的女生才有本事赚钱好吗?”
今年初的时候,他们单位有次升职机会,但是需要考一个在职的研究生。
桃子辛苦复习了大半年,考上了,然后发现,自己根本交不起那好几万的学费。
她只好四处问人借钱,得到的回复却往往是:你吃住都不需要花钱,这么多年,怎么会连两万多的存款都没有?
桃子后来还是预支了爸妈给她辛苦攒的嫁妆,才去交了学费。
她说:“唉,这几年我光顾着花钱去了,一毛钱没攒住,却忘记了,就算哪天有个啥能赚钱的机会,我连本钱都没有。”
千万别信“只有先学会花钱,才能学会赚钱”这句话,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月光的女生还会存在吗?
会花钱的女生千千万万,却不是每一个都学会了赚钱。
那些真正能花也能赚的女孩子,之所以能赚到钱,并不是因为她们把全部的钱花在了购买消费品上,而是更多的花在了投资自己、学习提升,打磨自己的职业技能,坚持长期有规律的储蓄,学习理财投资知识,才能够多管齐下,收入颇丰。
她们之所以舍得花,是因为赚得更多,而不是因为把钱都花完了,才能赚到钱。
她们靠着最初的资本“原始积累”手握重金,光每个月的理财收入就顶你好几倍的工资,当然有底气一直买买买。
还没学会赚钱,先学会花钱的你,真的有信心未来能有节节攀升的收入来支撑自己的消费水准吗?
二、“买最贵的东西,才是爱自己。”
我不否认,购物确实有治愈作用,买到心仪的东西,那一瞬间的肾上腺素,会让人产生愉悦感。
如果你已实现财务自由,能负担得起最贵的东西,当然怎么花都可以。
可是对于刚过二十岁的年轻女孩,奢侈品层出不穷,当花钱的地方多到你十个手指都数不清时,冲动消费带来的所有后果都将自己承担。
你只看到别人总是买买买,可是你不知道别人背的那只名牌包包,并不是她拿着全部存款去买的,而是人家对自己的小小奖励,只占了收入里很小的一部分。她们的收入水平,跟你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买最贵的东西,对她们来说,是日常消费。可对于目前的你来说,可能就是盲目消费、冲动消费和每个月高昂的信用卡账单。
我不教你挥霍,却教你节制,是因为我见过太多因为月光而陷入窘迫的姑娘。发工资之前无限焦虑,发工资之后还完信用卡所剩无几,随后再次透支信用卡陷入新的焦虑。每月一次的恶性循环,最后什么都没留下。
所以当你还没有达到随意购买奢侈品的收入水平时,买最贵的东西不是对自己的宠爱,而是对自己的“惩罚”吧。毕竟没有人会为你的信用卡账单、房贷、养老金、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医药费负责。
不是危言耸听,如今看病那么贵,没有一点存款,我们将早早陷入“连病都生不起”的窘迫境地,到时候,是一抽屉的lamer可以救你,还是一柜子的包包可以救你?
我不劝你非得勒紧腰带买车买房,但是你真的不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吗?
前几天有人问我,你倡导什么样的消费观。
我很想倡导的消费观是:理智的、聪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
一、把钱花在刀刃上。
比起学着花钱,先学会赚钱,对你来说更重要。就算花钱,也别全花在买买买上,学会投资自己,以后才有底气和资本“一掷千金”。
考研之后,成绩还没有下来。虽然暂时不需要去找工作,但为了锻炼面试能力,我还是坐火车、坐飞机去别的城市参加了好几次求职面试。尽管路费高昂,可我却学习到了弥足珍贵的面试经验,两年之后研三再找工作,我比之前的自己游刃有余了许多,连写简历的本事都提高了一大截。
因为热爱旅行,所以我的一个作家朋友从来不吝啬旅行的钱。每次旅行归来,新写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赚回了稿费,游记集结出版,他的收获远远超过了旅行花销。新赚了钱,再去新的地方旅行,这样的良性循环真是太棒了!
另一个学日语的朋友从不吝啬在日语辅导班上花的钱,所以她用最快的速度考过了日语一级,随后进日企实习、当中文家教,钱像滚雪球一样赚回来。
对于年轻姑娘们来说,除了任性地买买买,把钱花到刀刃上,花到能提高自己未来能力的地方,为自己争取稳定的、最好是节节高升的现金流,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二、量力而行,量财而买。
我和朋友聊天,问她双十一买了什么。她说,别提了,去年双十一买的东西到现在还没用完。而那些囤着的护肤品,都还没拆封,就因为过期了被扔掉。
另一个朋友因为打折买了12双鞋子,鞋子到货的时候,她拍下一字排开的鞋子照片,惆怅地问我:“你说我真的要上午一双鞋子,下午一双鞋子,晚上一双鞋子吗?我只有一双脚呀!”
更何况,这12双鞋子,只是“便宜”,并不是每一双都适合她。
买一堆完全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囤在家里,才是真的浪费。
对于姑娘们来说,初入社会,优质的衣物包包是可以把自己包装地好一些。
我不提倡你总囤便宜货,也不提倡你刷爆信用卡。既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一些优质的东西,也要为自己留下一定比例的存款,去积攒工作之后的“第一桶金”。
这第一桶金,可以去买理财产品,让钱不断地生钱。用多出来的利息来奖励自己,而不是拿全部的收入去奖励自己。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你赚钱的速度一定要赶上你下单的速度。”
所以,比起你的下单速度,赶紧加快你的赚钱速度吧。
谁也不会为你的未来买单,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