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螺丝]得到打卡DAY51/90
《巴黎圣母院》| 黄昱宁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雨果是法国19世纪的“国民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集大成者,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在文学创作以外,雨果还积极参与法国的政治运动,致力于法国历史建筑的保护,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关于本书
在这本书里,雨果通过高度戏剧化的人物设置和情节冲突,展现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精髓。小说在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嵌入了虚构的人物和情景,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的政治现实,以多样的写作手法和炽烈的情感表达记录了巴黎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精神。
核心内容
《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面旗帜,小说戏剧化的情节成了很多艺术家的灵感来源,被改编成大量的艺术作品。然而,流行文化对这本小说存在很大程度的简化和误解。在离奇情节和人物悲剧性遭遇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积淀和美学意义。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巴黎圣母院》的写作背景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一直处于革命的状态,不同的政权反复更迭。经历了拿破仑和查理十世的短暂统治之后,1830年又爆发了七月革命。
在这样的环境,以及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双重影响下,法国文学界终于也在英国和德国之后投身于浪漫主义运动了。这是一场席卷一切艺术形式的运动,注重个人主义和炽烈的情感表达。现实生活中秩序的崩塌以及名利至上的价值观唤起了作家们对过往时代,尤其是对中世纪的向往。
19世纪初的法国小说还处于比较贫瘠的状态,大革命过后,浪漫主义的战场是从巴黎的剧院开始的,雨果正是其中的一名主将。直到《巴黎圣母院》之前,他一直在写诗歌和戏剧,最后是迫于出版商的压力才开始这本书的创作。整本书只写了六个月的时间,几乎称得上是一气呵成,成就的却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生动地还原了中世纪巴黎的风貌,呈现了一幅从国王到乞丐的法国人民的全景图。
二、《巴黎圣母院》的文本魅力
雨果花了大量的篇幅描绘中世纪巴黎平民的生活细节。他参考了很多历史著作,设置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去带领我们进入这个故事。他是在用自己的小说记录从1789年到1830年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金钱至上的处事原则似乎断绝了英雄主义和浪漫想象的可能性,转而沦落到压抑、无聊、斤斤计较的小市民生活中去了。所以雨果笔下的1482年的巴黎其实就成了1830年现实的一种投射。
如果仅仅从故事主线看,这部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确实对读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一代又一代读者在文本中感受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深受震撼。从现在的眼光看,《巴黎圣母院》中的人设是非常极端的,是高度戏剧化的,甚至是有那么一点儿简单粗暴的。无论是艾丝美拉达的美而善,卡西莫多的丑而善,还是弗比斯的美而恶,还是善恶美丑在弗罗洛身上的扭曲和错位,都在文本中达到了极致。再加上雨果激越澎湃、极具穿透力和煽动力的文风,这部小说确实具有令人过目难忘的魅力。
三、小说再版时加入的三章内容的深意
《巴黎圣母院》第一版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1832年又再版了一次。雨果对小说进行了三章的增补,而这三章可以说是他真正想要通过这部小说来表达的东西。
在“圣母院”和“巴黎鸟瞰”中,雨果激情澎湃地描绘了整座建筑和从钟楼上看到的巴黎城市图景,谈到圣母院的各个细节,热情地颂扬她的美,为她在岁月流逝和革命中遭到的破坏叹息。他还批判了一通各个流派的建筑师对圣母院的改造和增建,以及所有巴黎建筑蒙受的损失。他要求读者靠想象还原15世纪的巴黎,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圣母院一样,闪耀着史诗般的光辉,却在接下来每50年更新一次的城市发展中不断被推倒,一边在兴建,一边就在拆除。雨果甚至痛心疾首地断言:“我们子孙的巴黎将是泥灰的巴黎。”
从后来的一些情况和同时代人的评价来看,《巴黎圣母院》的出版确实对后来圣母院的修复和巴黎的建筑保护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第三个新加入的章节里,雨果探讨了印刷术取代建筑成为人类思想传承方式的意义。在他看来,建筑就是石头的书,在印刷术出现以前,石头建筑就是人类的书面语言,一切人类思想都以此得到表达。但就在15世纪,印刷术问世了,它是比革命更为激进的变化,改变了人类的表达和思维方式,而建筑艺术也就此衰落下去。事实上,1789年以前,法国的出版业虽然也很兴盛,但是大革命以后,它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众媒介。因此,雨果也承认,书籍就像是另一种形式的建筑,不同时期的风格和艺术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和圣母院一样伟大的智慧的见证。
雨果在前言中曾提到一个词,“命运”,声称自己是受到这个词的感召才写了这本小说。在理解了这三章的内容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个词并不只是在预示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无可挽回的悲剧结局,它指向的是一种更普世、更宏大的东西,与正义、人情都没有关系,甚至可以称之为历史发展必然的方向,而这也是雨果的作品能够超越类型小说的范畴,被誉为“伟大”的原因。
四、以圣母院作为写作对象的原因
这座教堂建于中世纪,前前后后一共造了三百多年,是哥特建筑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它是巴黎名副其实的中心,是巴黎的零点,行政区域由圣母院开始向外划分,距离由它开始计算。它和王室的联系非常紧密,从它建成开始,好几个国王在这里结婚,出征,接受洗礼,就连拿破仑称帝的时候也选择在这里举行加冕典礼。巴黎圣母院的建造过程也是12世纪巴黎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这座城市如何崛起,如何成为经济、文化和国王统辖下的行政中心。这座建筑承载了太多历史的痕迹,甚至已经变成了一个“活物”一样的存在。
雨果的写作手法都像是从这座建筑身上借鉴来的: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繁简和明暗的对比都是非常强烈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圣母院的外观不断在改变,吸收了各个时间段建筑风格的特色,但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就好像小说在描写人物时大量运用了对比法则,在悲剧的叙事框架里杂糅了历史剧、讽刺喜剧、诗歌等元素,但它的本质还是对“美”的追求。
五、雨果对巴黎和巴黎人民的“神话”
大革命过后,由于波旁王朝的倒台和宗教势力的衰微,很多浪漫派的作家不再认为个人命运是由上帝、皇室和宗教势力决定的。相反,他们认为是自然和人类的行为决定了个体命运的走向。但是雨果跟他们不一样,他在很多诗歌里都颂扬“爱”这个概念,认为爱才是人类在这世上的终极命运。对他来说,爱既是人类生命的开端,也是终结。在雨果的写作里,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不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还成为了自由和人性的象征。而巴黎圣母院又是一个超越了时间和所有王权统治的存在,与往昔的光荣、信念和伟大联系在一起。雨果写了很多有关巴黎贫民的文字,记录下市民社会生机蓬勃的一面。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神话”了巴黎的人民,也“神话”了以圣母院为代表的巴黎历史建筑,把两者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金句
1.无论是艾丝美拉达的美而善,卡西莫多的丑而善,还是弗比斯的美而恶,还是善恶美丑在弗罗洛身上的扭曲和错位,都在文本中达到了极致。再加上雨果激越澎湃、极具穿透力和煽动力的文风,这部小说确实具有令人过目难忘的魅力。
2.也正是从弗罗洛的身上,我们看到过去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完美而坚定的主人公被完全颠覆,变成了一个挣扎的、敏感的,却也更加真实的人。
3.随着时间的变化,圣母院的外观不断在改变,吸收了各个时间段建筑风格的特色,但它的内心还是古典的;就好像小说在描写人物时大量运用了对比法则,在悲剧的叙事框架里杂糅了历史剧、讽刺喜剧、诗歌等元素,但它的本质还是对“美”的追求。
4.在雨果的写作里,19世纪30年代的巴黎不再仅仅是一座城市,它还成为了自由和人性的象征。而巴黎圣母院又是一个超越了时间和所有王权统治的存在,与往昔的光荣、信念和伟大联系在一起。
总打卡第5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