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细分
我们先来看一个福特汽车崛起的例子。
福特在刚开始生产汽车的时候,是完全靠手工作坊的。汽车的制做和组装全靠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完成,教授新人的成本很高。所以导致了生产效率非常低,每装配一辆车大约要728个小时,一年才能生产十几辆车。
然而到了1913年,福特应用了创新理念,把几千道汽车制做工序,细分到普通人一经训练即可上手。他们把汽车底盘放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车间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在汽车不同的部位进行安装操作。
对,这就是汽车制造流水线的产生。
流水线极大地促进了分工,提高了效率,使得一辆汽车安装完成的时间竟然缩短到了10秒!就靠这颠覆式的效率提升,福特汽车迅速称霸世界汽车制造业。
就像《百年流水线:一部工业技术进步史》提到的:
“促使福特汽车真正崛起,使美国成为车轮上国家的革命性创新不是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样的应用技术。”
那么流水线是怎么提高效率的呢?
其实这是一种分解的思想。
把一个复杂的过程拆分成若干个子过程,再把子过程进一步拆分,一直到可以轻松完成为止。
通过一层层地拆解,把一件高难度的任务降低成了很多件简单的事情,再通过完成一件一件简单的事情,最终完成高难度的目标。
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分子原子的发现,各个专业学科的出现,甚至大部分咨询公司的处理方式都依赖于这种细分的思维方式。
那么在我们的个人学习过程中,能不能借鉴这种细分的思想呢?
积跬步以至千里
学习类的经典著作《刻意练习》里就提到过分解目标的思想。
它举了一个打高尔夫球的例子:
“为了将差点降至5杆,你得做些什么?其中的一个目标可能是增加把球打入平坦球道的次数。这是一个合理的具体目标,但你甚至还得将它进一步分解:为了成功地把球打入平坦球道,你到底要做些什么?你得搞懂,为什么你有那么多次没能把球打到平坦的球道上去,并且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想办法纠正你总是勾球的毛病。怎么做到?可以请一位教练来教你怎样以特定方式改一改你的挥拍动作。诸如此类。”
“关键是接受那个一般目标(并且日渐精进),并将其转化成一些具体目标,使你能达到切合实际的进步的期望。”
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借鉴细分目标的思想。把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再逐个击破。
我在学习古琴的时候也深有体会。
以前学琴的时候我一直为学习效率低而苦恼。因为每当学习一首新的曲子,既要熟悉它的节奏,又要看谱子的标注,还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还要保持古琴上的徽位是否按正确了,手型是否又不标准了......
这样往往还没有开始弹就觉得精疲力竭了,进步非常缓慢。
后来我尝试了细分的思想。先把一首曲子先分解成小段,每一小段再进行拆解成一个个的动作。对于每一个动作,我甚至再把左右手上的动作进行拆解,保证一次只关注一个手的一个动作。等一个动作完全掌握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的学习。
采用了这种方法以后,果然学琴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的大脑特性也解释其中的原因。
大脑的工作记忆区域,就像是电脑的CPU一样,一次能够处理的信息非常有限。如果让大脑一次处理的任务过多,就会使其超负荷,甚至“死机”。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不能专注地完成这些并行的任务。
就像当我们刚考出驾照来开车上路的时候,神经都是高度紧张的。既要看路况,又要看后视镜,还要看仪表盘,还得记得油门,刹车,换档位,一通手忙脚乱,注意力完全不够用,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学分分解目标,一次让大脑只专注于一个任务。
分解目标就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拆解并完成更为简单的小目标,最终完成长期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