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宗仁回忆录》,其中有一小段文字说到了蔡锷将军。其时李宗仁正在广西陆军小学堂学习,学堂的总办就是蔡锷。李氏说蔡锷骑马有个特色,骑马前先远远地用马鞭给马一记挥打,待马奔出十数步后方疾奔赶上,然后整个人从后腾跃而起,双手立在马的后腰上一撑,再前跃于马背而稳稳落坐...读此文字,让人不禁心折于蔡松坡的飒飒英姿,百度百科看了看松坡将军的简历,算起来他那时也就二十八岁年纪。
其后不久,由于广西军队中的地方主义,湖南籍的蔡锷被排挤出了广西军界。按李宗仁的说法,蔡锷此次遭受排挤乃是“塞翁失马”,因为他转职昆明后,由于云南军民无排斥外省人士的风气,他立马干得风生水起,辛亥革命时领导“新军起义”即坐上了云南都督的位子,那时他才二十九岁。
“新军起义”是蔡松坡一生中所干的两件大事之一,结束了满清在云南一省的统治。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领导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因为这件事,蔡锷也成了“再造民国”的大英雄。护国运动停战后,蔡锷任四川督军兼省长,遗憾的是天不假年,战争甫一结束,即因喉癌就医于日本,并于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福冈。
观蔡锷遗像,其人也是太史公所说张良那类的“状貌如妇人好女”,然而在他34岁的一生中,竟建立如此伟烈丰功!究其所以,真“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蔡锷死后,归葬于长沙岳麓山,北洋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他也是民国后享此殊荣的第一人。在对他的众多挽联中,“知音”小凤仙所挽的一联尤其著名,道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从才华、功业来看,蔡松坡确实是可与周公瑾、李药师比肩的一代英杰,只不过他遇到小凤仙的时候,已是雄霸一方的大腕了。
如果不是天妒英才,蔡松坡能多活二十年,实不知他又能有一番怎样的作为,对历史又有何种重大的影响?历史虽没法假设,但想象一番却也能令人意兴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