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年(前204年),魏豹叛刘邦,刘邦派韩信、曹参等攻灭魏豹。对于这个历史事件,史料的描述是波澜不惊、轻描淡写,似乎刘邦灭魏豹没有什么值得一书之处。但我想我以为这段历史,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汹涌。
一、左右摇摆
魏豹是魏咎的弟弟。公元前208年,魏咎被章邯打败,自杀而死。魏豹逃往楚国,得到楚国的资助,带领数千人马回去夺取魏地。此时,项羽已在巨鹿打败秦军,降服章邯。所以魏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接连攻克了二十多座城池。项羽于是封魏豹为魏王,而魏豹也率领精锐部队追随项羽入关。
汉元年(前206),项羽分封诸侯,打算占有魏国梁地,于是把魏王豹迁往河东,改封为西魏王。魏豹因此对项羽心有不满,等到刘邦还定三秦,魏豹便举国投靠了刘邦,追随刘邦攻打彭城。
彭城之战,刘邦战败,退到荥阳。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复又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纷纷背叛刘邦,与楚国和解。魏豹见形势不妙,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他一回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刘邦,与楚军订约讲和。
二、先礼后兵
刘邦当时正面临着来自项羽的巨大压力,所以他还是想尽可能争取魏豹,派郦食其前去游说魏豹,希望魏豹能够回心转意。但魏豹却断然拒绝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令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如今汉王对人傲慢无礼,责骂诸侯群臣如同责骂奴仆一样,没有上下礼节,我不想再去见他了)
这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刘邦得知魏豹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背叛,于是便开始着手谋划攻打魏国。
刘邦问郦食其:“魏国的大将是谁?”郦食其答:“是柏直。”刘邦道:“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怎能抵挡得了韩信!”
刘邦又问:“魏国的骑将是谁?”郦食其答:“是冯敬。”刘邦说:“他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贤能,却无法抵抗灌婴。”
刘邦再问:“魏国的步兵将领是什么人?”郦食其说:“是项它。”刘邦说:“这人抵挡不了曹参。如此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
韩信也问郦食其:“魏国不用周叔作大将吗?”郦食其答道:“用的人确是柏直。”韩信说:“竖子耳!”随即进兵魏国。
三、韩信灭魏
汉三年(前204)八月,刘邦命韩信、曹参等领兵攻打魏国。魏豹也调兵遣将,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派重兵把守黄河渡口临晋关,阻止汉军渡河。
韩信对魏豹的意图心知肚明,故意在临晋摆开战船,增设疑兵,假装要渡河,而暗地里却让军队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
安邑失守,魏豹惊慌失措,亲自率军队迎击韩信。结果魏军一触即溃,魏豹也成了韩信的俘虏。
韩信平定魏地,把魏豹囚送给刘邦。刘邦却不杀他,而是马上命魏豹与周苛、枞公去把守荥阳。周苛、枞公商议说:“魏豹是叛变过的君王,难以和他一起守城。”于是杀了魏豹。
四、至简点评
1、魏豹见风使舵,立场不坚定,终于落得了个国破身亡的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不过从后来韩信、彭越等异姓王的下场来看,魏豹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他只不过是比韩信、彭越等人早死一步而已。
2、郦食其出使魏国,刘邦主要是让他去游说魏豹。郦食其在游说无果的情况下,趁机探察了魏国的大量情报和部署,为刘邦攻打魏国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郦食其不虚此行。
3、刘邦在攻打魏豹之前,与郦食其的对答也很精彩,深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精髓。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和识人之明。后世许多人看不惯刘邦,污刘邦为流氓。试问天下有几个流氓能做到刘邦这一点?
4、韩信攻打魏国,虚实相济,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策略的又一次运用。可见对于高明的人来说,老瓶子也能玩出新花样,战术、策略的运用,存乎一心。
5、周苛、枞公杀魏豹,是否得到了刘邦的授意?这一点也十分有趣。后来汉朝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刘邦也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假手于吕雉。这算不算是刘邦的一贯作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