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作用
概述
编写软件过程中,程序员面临着来自 **耦合性**、**内聚性**以及**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重用性**,**灵活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设计模式就是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代码重用性 相同功能的代码,不用多次编写
可读性 编程规范性,便于其他人阅读跟理解
可扩展性 当需要添加新功能是非常方便
可靠性 当添加新功能后 对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七大原则
- 单一职责原则
- 接口隔离原则
- 依赖倒转原则
- 里氏替换原则
- 开闭原则
- 迪米特法则
- 合成复用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
就是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一类)职责,例如Dao文件,一个Dao类只负责一个数据表的增删改查,不能负责多个表或者说多类表
2、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只实现自己需要的接口
3、依赖倒转原则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模块与模块之间应该使用接口进行依赖连接、
-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 依赖倒转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 依赖倒转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相对于细节的多边形,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在java中,抽象是指接口或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 使用接口或者抽象类的目的是定制好规范,而不设计任何具体的操作,把战线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 依赖关系的三种传递方式
interface A {
void info1();
}
interface B {
void info2();
}
interface C {
void info3();
}
class Denpendency {
private A a;
private B b;
public Denpendency(A a) {
this.a = a;
}
public void setB(B b) {
this.b = b;
}
public void showC (C c) {
c.info3();
}
}
4、里氏替换原则
**关于继承的问题**
- 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实际上是在设定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循这些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已经实现的方法进行任何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
- 继承在给程序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来带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对象间的耦合性,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锁继承,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并且父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的子类功能都有可能产生故障
- 问题提出:在编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继承? => 里是替换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基本介绍
- 如果对每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换句话说,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都能透明的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 在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 立体替换原则告诉我们,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5、开闭原则
- 开闭原则是编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用抽象构造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以后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 编程中遵循其他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6、迪米特法则
基本介绍
-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 类与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 迪米特法则又叫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负责,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除了提供的
public
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 迪米特法则还有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
- 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有耦合关系,我们就说这两个对象之间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的朋友。也就是说,陌生的类最好不要以局部变量的方式出现在类的内部;
7、合成复用原则
基本介绍
尽量使用组合、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