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中,说了12种父母的类型,这12种父母的类型让我对生活中一些父母产生了思考。
第一种:自恋型父母。孩子是自己的,一个漂亮的饰品是用来炫耀的。这样的例子在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就是韩国财阀在一起时相互攀比自己的金钱地位和孩子。这样子的孩子是被当做一个物件,一个自己的饰品来展示的。孩子没有自己的自主权,同样,家长在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人的时候,孩子也不会把自己当做人,只当做是父母的装饰品。他们以父母的期望和父母的要求为准则,孩子之间也会相互比较,这样的孩子是冷漠的,没有人情味的。
第二种:专制型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或者附属品,需要一切听父母的安排。其实这样的家长在生活中特别多的见到。父母会认为我比孩子多涨了几十岁,那么我的生活阅历会比较多,我知道什么样是最好的,什么样才是最适合他的,什么样在社会生活中是高人一等的,只有这样才能幸福。但结局往往不尽如人意,孩子们不是在压迫中沉默,就是在压迫中反抗。在压迫中沉默的人,在心理上已经死亡,在压迫中反抗的人,有两种结局,一是成功,二是失败,失败,他会对自己有更大的创伤,成功,它就会化茧成蝶,但是这需要很多很强的力量来冲破父母对他束缚。
第三种:放纵型父母。就是随便怎么样都行?这看起来是同龄眼中的神仙父母,但是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没有自我期待,在没有规则和边界的世界里选择躺平。这在我的同事中有遇到过一次,我们一起跨年时,饭桌上他给我们讲,他的父母对他零期待,当他在报考高考的时候,去询问父母,想让他们给一些意见,但是他的父母却推卸责任,说害怕他听了他们的意见之后,反过来怨他们选专业不好,所以让他自己就决定,但是对于他来说,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专业,这样他一直耿耿于怀,一直到研究生毕业上了班之后。
第四种:离异丧偶型父母。这样的父母把孩子当做一个攻击对方的借口或者是工具。你是否经常能听到一句话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跟你的死鬼父(母)一样呢?当你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会立刻攻击你,说你这一点跟你那死爸(妈)一样。通过你去攻击对方,使你自己造成自我批评,自我攻击,还会去听从他的话,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抵抗。
第五种:成瘾型父母。清醒时是一个正常的人,成瘾时一切变得不可预测。这个常常表现在喝酒的父亲身上。见了很多的案主,都曾经有一个酗酒的父亲。而有酗酒的父亲通常又有一个受虐待的母亲。因为一旦父亲酗了酒,母亲接受到的可能就是酗酒父亲的情绪宣泄,在酗酒时是不清醒的状态,在情绪宣泄时又会变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夸大和恐怖。
第六种:抑郁型父母。自己生活在阴雨天,如何给孩子阳光呢?我在想,如果林黛玉成为了母亲,那她的孩子一定也无法得到阳光吧!他可能会非常的讨厌他的母亲,天天哭,天天愁眉苦脸,天天感叹世事无常,当花飘落在地上,人们看来是一个很美的场景,但在他看来却是借花连怜惜自己。
第七种:工作狂父母。工作比孩子重要,物质条件好了,但实际上孩子失去了父母。我身边有很多工作狂父母,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多时候是24小时加班制。中间干一天,休息一天。休息的那一天,自己的体力已经完全消耗,用来补充体力了,无法去真正陪伴孩子。孩子在享受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又失去了情感上的陪伴,这种时候他是无法感受到爱,无法学会爱的,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变得大手大脚且冷漠,通过钱来判定对方是否爱自己。
第八种:照顾伤病家属的父母。精力不足,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第八种有点像第七种,所以都是对孩子的陪伴不足,尤其是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在家里面,让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去照顾,失去了跟父母的链接。他的内心会慢慢封闭起来,保持孤独,习惯孤独,认为孤独才是它该有的样子,无法融入到集体。
第九种: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谁天生都不是什么都知道的。
第十种:反社会型父母。怎么做都不对,看你不顺眼有理由吗?
第11种:孩子即父母。父母自己就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那孩子想当孩子谈何容易,孩子还得来照顾脆弱的父母。
第12种:都是为你好型父母。通常父母都会觉得这样做或者这样想就是对孩子好的,那如何跟孩子才有真正的情感链接呢?这样子的父母会认为这样的情感连接不重要,只需要按她的想法去做,只需要让孩子根据他的想法去做就足够了。
这12种类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看到孩子他真正的需求。孩子他自己的幸福是什么?我们把孩子生下来以后,就要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看待。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孩子去成为孩子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从一开始我们给予他无私的付出,到最后当他需要跟我们离去分离的时候,我们坦然接受并祝福她,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