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作为社会最低层、最弱势群体,历来就褒贬不一。乞丐群体也是鱼龙混杂,五花八门。
上世纪文革期间,有一老者每天从普宁县大坝专程到三、四十公里外求乞,老者健步如飞,精神爽朗,有时哼哼潮汕小曲,有时高谈阔论,与在人前的可怜相判若两人。
下午17点一18点左右,老乞丐会把施舍者的五谷杂粮(地瓜居多)卖给我亲戚养猪,交易后的得意嘴脸,忘乎所以,窃窃而喜,他无视施舍者的辛勤劳作,将大众的善心当成理所当然。有时还大言不惭吹嘘自己如何精明,如何装模作样骗取施主的怜悯!厚颜无耻地详述自己行乞多年的所谓成功经验:
(1)头脑不能一条筋,要善于察言观色有善念的,比较大方的施主要多褒扬,多奉诚!
(2)耳朵要灵,谁家有红白事,要第一时间赶到,尽量说些吉利的话语。主人自然而然“豪掷”,在情理之中。
(3)碰到吝啬的施主,万万不可在其脚下死缠,鸡骨里挑不出肉的,赶紧离开,去另一家。东家不给,西家给。
(4)最蠢最笨就是那些挨家挨户唱歌的同行,简直蠢到极点,难道不知自己衣衫脏兮兮。人闻欲呕的乞丐,还扮什么艺人?实在可笑!可想而知,你唱完一首歌,我已跑完十几家,其中收益可想而知。
这老乞丐确非泛泛之辈,心机极重,可惜生不逢时,且懒惰惯了,嗟来之食惯了。
时光飘移到本世纪,现在的乞丐令人“刮目相看”,市救助站多次出动大批工作人员,到城市每个角落,劝诫乞丐们接受救助。传说大部分乞丐不接受援助,理由很简单,他每月不费神随随便便就捞到几千元,谁愿意在救助站寡欢终老呢?
每个时期,每个朝代,总有乞丐的影子,五花八门不尽相同,厚颜无耻的,耍泼耍狠的,有的确出于无赖,身残无能力劳作,孤苦伶丁,为了生存,任凭人家污言秽语也无所谓。
前几年,新闻报道,某地一乞丐不留姓名将几十年乞讨的所有积蓄全部捐献给当地的孤儿院。而自己省吃俭用,继续漂流在茫茫人海之中……
广州白云机场一位旅客见蹲在角落的乞丐,随手把十元纸币丢在乞丐面前,心中想,这乞丐一定是欢喜雀跃,岂料乞丐不但不高兴,钱也不捡,反而怒气冲冲指责旅客污辱他的人格,要求旅客道歉!
乞丐的行为引来许多人围观和热议,有赞同乞丐观点,虽穷而不低贱;有少部分人嘲弄,扮嘢吗?有志气就不要当乞丐。总之来说众说纷纭,各人有各人的观点。
最搞笑的是,前段时间在街上见到一乞丐向来往的路人行乞,当脏碗伸到中年妇人面前时,妇人看看挎包,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没有零钱”。
“手机应该有呗”,乞丐不紧不慢地说,随后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妇人愣了一会,心领神会拿出手机扫一扫,成功付款5元。乞丐看看手机,满意地说声“谢谢”!
等乞丐走开,妇人风趣道:“现在的乞丐也与时俱进”。
后语:随着脱贫攻关接近尾声,乞讨者几乎销声灭迹。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象征最无奈的群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