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个人,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生活的坎坷,没有抱怨、没有害怕,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在厄运中走出了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她就是张桂梅校长。
——题记
放假前,同事送了我一本书《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由于这本书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一直舍不得拆开。今天在学校忙完手头工作,就开始拜读。从上午一直读到下午,阅读中,我一直被张桂梅校长那种坚韧、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多次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命运的不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正是因为选择的不同,人们往往会各自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走的人在厄运里哀叹,有的人在厄运里抗争;有的人被厄运纠缠得灰头土脸,有的人在厄运里走出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
对于张桂梅校长我了解不多,只是听说过,在三年级《习近平读本》中看到过她,知道她是华坪女高的校长。今天拜读完,才对她传奇般的人生有了浅显的了解。
张桂梅老师在喜洲一中教书时,是她初入教师生涯的前几年,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关爱已经超出了班主任。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她身上,深爱她的丈夫身患癌症,尽管张桂梅老师竭尽所能筹钱为其治病,但他还是离开了人间。此时,张桂梅老师颓丧过,但她内心对学生的负责、对教育的热爱让她重新振作起来。她想找一个没有人知道她悲痛往事的地方重新开始,于是她来到了丽江市华坪县教书。在这个条件差、教学任务重的学校,她除了上好每一节课,还承担着课堂以外的管理工作。她每天都努力跟时间赛跑,认真上课、牺牲自己的时间给学生补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一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正当她在华坪县有了一丝收获的时候,厄运又降临在她身上,她得了严重的子宫肌瘤。但是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她心里装的只有她的学生们。面对生命里的严峻考验,她把检查结果锁进了抽屉里。每天忍着巨大的疼痛,坚持给学生们上课、辅导,几次晕倒在讲台上。直到把学生送进中考的考场,她才在领导的催促下去昆明的一家医院做手术。术后二十四天,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讲台上。
1997年8月,张桂梅主动去了华坪县民族中学,一所新建的各种条件更差的学校。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学生最穷、生源最差、经费最缺、校舍最简陋、设备最差。在这所学校,她不仅全心全意投入教学中,还把自己的行李给了贫困的学生、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没有生活费的孩子们。她到这所学校没多久就病倒了,疾病从来没有因为一个人拼命工作而对她有所照顾。张老师忍受着身体上的巨大疼痛坚持上课,几次晕倒在讲台上,学生和老师们劝她赶紧住院治疗,她不肯去,坚持说:“学生成绩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面对张老师的坚决,学校领导只好给张老师下了命令:必须住院治疗,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于是,她就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每次针头拔下来,她就立刻回到讲台上。
2006年的一天,张老师去丁王村家访时,看到丁王村民族小学破旧的校舍后,毫不犹豫把自己获得的“兴滇人才奖”30万奖金全部拿出修建丁王村民族小学教学楼,当同事们劝她用这些钱买一套商品房时,张老师说:“买商品房只是我一个人舒服,盖了教学楼,一个学校的孩子都享受到了。我要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盖一栋像样的教学楼,让他们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家。”
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张桂梅老师还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福利院收养了很多孩子,最初,张桂梅老师为他们的衣食到处找经费,历尽了千辛万苦。从建院开始,张老师每逢节假日都会陪着这些孩子们一起度过。张老师陪伴她们读书、学习,陪伴他们长大直到成家立业。
张桂梅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创办付出了太多太多,她向社会募捐时,有人骂她骗子、她向企业求助时,有人放狗咬她,但她始终都没有放弃。最终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这所学校终于创建。新学校刚建成条件极差,17名教师走了9名,张老师用她的毅力、智慧,用她小小的肩膀支撑了整个学校。她就是凭着那股坚韧、那种对教育的热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人民教师,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一步步实现了她的人生升华。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我无法用笔描述,她的一点一滴都深深打动着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我无法设身处地去感受她的经历。在景色迷人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