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刚刚搞定,姨妈就打电话催老妈,给楼下蟠龙酒家的菜苔何时才到?人家中午十几桌酒席,等着要用。
老妈昨天掐了几十斤,都给鸿洋餐厅了。
于是,我妈、婆婆、四孃、小姨、春哥和我,一起奔地里的菜苔而去。
七手八脚,不一会儿就搞定。鲜嫩的菜苔,还带着露珠儿呢,忍不住想吃一口。
我自告奋勇背回蟠龙酒家。其实也不远,从地里回酒家,只有“二里大滴滴儿”。
“二里大滴滴儿”是贵州习水和重庆的江津、綦江交界地方的口语,意思是“不远”:出门二三里至半天的路程,统称“二里大滴滴儿”,嘿嘿。
那天去龙山脚下,来回小半天路,腿还酸着呢。一背篼菜苔背上肩,我的肩膀和双腿,哇,瞬间同时酸爽!
一路碰到好多熟人。
“咦?简子要体验生活了?勤快!”
“哎哟哟,简美女,啷个整个背篼背起哟?你哪的像背背篼的人嘛,哈哈哈……”
“哎呀,我的简大小姐,回来挣表现了呀?应该,应该!难得,难得!”
一路招呼着,说说笑笑回蟠龙酒家。磅秤一称,才28斤,28元。一块钱一斤,好便宜,太不值价了哈,我怄!
然后又回地里,我跟老妈一人一背,姨父给背一背。鸿洋餐厅又收了两背,47斤,47块。
另外一背,老妈背去菜市场,刚到市场口口,一个熟悉的菜摊老板赶紧接着。
这么鲜嫩的菜苔,菜摊一转手,最少2元一斤。
我说不划算,我妈却很开心。
她觉得,一块菜地,几把种子,些许粪灰,相当于不要本钱,能陆续收获好几百斤菜苔,就有几百块收入,超级划算!
另外,芫荽,大葱,蒜苗,菠菜,豌豆尖……也陆续有些收入。
老妈是个勤快人,爽利,干脆。可是,没耐性零售蔬菜。从来都是一背背回来,批发给餐馆或菜摊子。
老妈乐此不疲,自己觉得好有成就感。
可是,这年底,元旦节至正月间,光走亲戚吃酒送份子钱,就要花掉好几千。
老妈娘家娶侄媳妇(我表弟结婚),她大表弟70寿(我大表叔,又是我姑父),二表弟媳妇60寿(二表叔娘),爸爸的大嫂80寿(我大伯母),姨妈七十大寿……
接二连三……
哎哟,我滴天,好像排到元宵节了?每家得几百块吧?哎,这个账,该怎么算呐?
本地酒席之风盛行,愈演愈烈,老妈每年用于人情往来的份子钱,大大高于一年的日常开销和生活费用。
本来,我妈不差钱,可她闲不住。也不管别人说三道四。
她说,我各人的双手换钱,不偷不抢,没吃人家饭,没喝人家水,关他屁事!
也有人质疑我们姐弟仨的孝心,以为我们不孝,让妈老汉卖菜为生,偶尔还卖废旧塑料纸板啥的。
孝心,我们姐弟仨绝对不是吹的,在此严重申明!
要是真的不孝,就不会购房让老人家离开老家离开土地,来条件相对较好的镇上生活了。
本来我们希望父母、公婆离开老家离开土地就会安享清福、安度晚年了。谁知他们能量巨大,来此不久,就跟中峰的老街坊们商量过来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又种起了喜欢的糯玉米、红苕、洋芋,和各色蔬菜瓜果。
老人家希望自己的力所能及,尽量自食其力,不想混吃等死。
这真的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有地做,有事儿干,会很开心,也感觉活得有价值。
孝顺,孝顺,不但要孝,更要顺。
顺着老人,不要过多干涉,不要动不动甩脸色。
只是偶尔提醒一下,都七十好几的人了,别不服老,该吃吃,该喝喝,该歇歇。
儿女们平时都不在身边。老爸老妈,公公婆婆,他们自己种点新鲜蔬菜,与其说为了满足口福,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对土地的一辈子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