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银滩就在威海乳山啊,一个美丽的海滨小镇,欢迎你来做客哦。
在主编那里知道《姥姥语录》这本书,倪萍是山东人,好奇之下就找来看了。
姥姥的家在威海荣成,我的老家在威海乳山,与荣成同级别。
那天我妈看见我在看书,就问我看的什么,我说倪萍的姥姥,威海荣成的,我妈果然就感慨,荣成是个富实(富裕)的好地方啊。
“乳山现在不是发展得很好了嘛,有了十里银滩,还有母爱圣地。”
1
我出生在80年代末,乳山的一个小村庄。
记得小时候,家里仅靠几亩地生活,日子过得并不算富裕,但父母也从没有让我饿着,所以,我的童年记忆也都是美好,水门口的景象像极了我的小村庄,充满了温情、友善和欢乐。
小时候最喜欢过的是夏天。
麦子黄了,菜园里还有很多菜也都可以吃了,是我解馋的好时候。
记忆里的菜园子总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黄绿黄绿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还有紫色的茄子,红红绿绿的辣椒。
我最喜欢吃黄瓜。那时候,我一天之内会去好多次菜园,去看黄瓜长大了没有,并随时准备把它们摘下来吃掉。
我妈后来跟我说,她有时候去菜园子摘菜,看着那个黄瓜还没长大,就想着等它长一长再摘下来,可是过了几天后再去看,黄瓜就不见了。
对啊,那肯定是被我摘下来吃了,哈哈哈,我小时候怎么那么馋。
2
收麦子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狂欢的时候。
麦收时节,脱完穗的麦秆就是我的玩具。
农忙时候大人们都忙着收麦,没有时间照看我,于是我就跟在大人身后,躺在被脱粒后的草垛上玩,玩累了就睡在上面,软软的,舒服极了。
大人们白天到麦田里把麦子割下来,晚上要加班加点把麦子脱粒好进行晾晒保存。
晚上,街上没有光亮,大家伙儿就把家里的电灯拉到街上,街坊四邻一起干,有些时候就直接在街上的灯下吃晚饭,我饿了就跑到邻居奶奶家或者婶婶家要吃的,他们也从不吝惜,这家吃一口那家吃一口,就吃饱了。
而且那时候总觉得邻家奶奶家的饭比自己家的好吃很多,哈哈。
3
书中说,倪老师将自己的儿子暑假里送回水门口。儿子去自留地里掰玉米棒子,在小院里支起“炉灶”烤着吃;
下过雨的夜晚,他们带着手电筒钻到果园里逮知了,一个钟头,一袋子“知了猴”就装满了。
我先生呢,也是我们那边人,他也经常跟我讲起他小时候的趣事。
那时候,河里的水是清的,里面有很多鱼。他和一个同村的发小结伴去抓鱼。
挽起裤腿,赤着脚,站到河水里,弯下腰,撅着屁股,两只手捧着放在河水里,然后就等着鱼入“网”,一“网”可以抓好几条小鱼,放进盛着水的塑料袋里带回家养起来。
“也抓小蝌蚪,那个更好抓。养在水里,看小蝌蚪长出腿,尾巴变没,然后变成小青蛙,很好玩。”他说得眉飞色舞。
我那会儿,就喜欢去采蘑菇,就是那种在炎热的夏天下过雨后才长会出来的蘑菇。
跟着大人一起去采蘑菇,采那种蘑菇是有严格要求的,要不然很容易采到有毒的。
采回来后,在水里洗一下,与韭菜一起做成卤汤,煮面条,那感觉就一个字“鲜”,鲜美无比啊!我至今怀念那种味道,长大后就再也没有尝到过那种味道。
三月份,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但是大自然还是很慷慨的。这个时候也有一种很好吃的野菜,叫荠菜。
暖春三月,带着小镰刀、小篓子,到田地里,一看到处都长满了荠菜,挖上一下午就会有满满一篓子,回到家洗净,切碎,做成饺子馅,那时候就觉得这简直是人间美味。
还有槐树花,春天的时候,跟着村里的大妈大婶去撸槐树花,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一路,收获满满,回到家在沸水中焯一下,切碎用来包包子吃……哈喇子都流出来了。
一本书,勾起了我的回忆,我的童年就在这种富足而简单的小日子里过去了,此刻怀念清清的河水,怀念果园里的知了猴,怀念山里的蘑菇……
回不去的时光,回不去的故乡,却留在记忆里被时间冲刷而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