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雨林玩学习第十二课:
好奇心你真的愿意了解孩子吗?
我听到的是:哈读大学录取学生的条件重要的不是分数,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创造能力。
保有好奇心对我们每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不仅仅是哈读大学。面对我们的孩子要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让孩子成为考试的机器。想想自己陪伴孩子学习常常也是觉得标准答案是正确的,让孩子按照标准答案去做,我自己也是从小到大按照标准答案一句到现在,,这样的教育真的是限制了人的思维。在一个框框里。被框住了。记得和同事在一起,聊天,我问了她几个问题,她回答完后,问我,标准答案是什么?我说没有标准答案,她说没有答案,怎么做题,没有意思,她一定要弄个标准答案,来检视一下自己说的对不对。没有答案,心里就没着没落,不踏实。我也习惯于标准答案这样的模式。
标准答案是出题的人给出来的,那时他的思考,而答案或许有很多种不局限于一种答案。
我们要多去思考,多种角度来思考。不要局限在一个标准答案里。陪伴孩子的时候,也不要要求孩子仅仅一个标准答案,我之前就是这样很严格要求孩子的。我需要改正自己。
故事:一个考上被哈佛录取的中国学生:因为他发明了净化设备,给全村的人们带来了干净的水喝。
他拥有好奇心,发明创造的心。还有极致利他的精神。
听了这个故事,被里面的一个学生所感动。[强][强]
我们对于太熟悉的事物,常常会忽视,习以为常了就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这个样子啊,没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啊。
雨林给出牛顿的例子,牛顿在一颗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对我们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他的一个观察和思考,让他发现了地球的秘密,万有引力,,我在想,为何我们就没有去思考过呢?牛顿以前的人们为何没有发现呢?我觉得应该是习惯了,没有了思考的心,没有好奇心了,
还有一个人在洗澡中发现了水的秘密。
保有好奇心,在生活中有大奥秘,就看你愿不愿意去看,去发现,去提问?
好奇心:婴儿的眼睛常常是带着好奇心的。一颗带着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心。
我明白孩子的眼睛为何和大人的眼睛不一样,就在这里吧,孩子的眼睛处处透着灵气。这就是好奇心吧
此刻让我想到了一个贫困的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望着前方,眼睛里对世界的探索,对学习的渴求。
生活处处皆学问,
在生活中多去思考,带着好奇心多留意,而不仅仅局限在书本里,
这是我今天学习到的
生活中的小事不小
当我执着于标准答案,认为我知道的答案是对的的时候,我的父母的权威感和优越感还有傲慢就出来了。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反例:
听儿子读书,读火星和地球这一篇课文后。我问他问题,他回答了很多,就是和书上说的不一样,我很生气,让他翻书找答案。态度很严厉很强硬。[捂脸]
后来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是我太执着于正确答案。
当我不执着于标准答案时,面对孩子做的题,带着好奇心,虚心学习。正向导向,发现自己有时是错的,自以为是时,我也能虚心向孩子承认错误,自己错了,承认自己的不足。我及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