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言语实践的阅读教学课堂活动设计是基于阅读课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法实践的研究,本次研讨,以教学案例的分析入手。
案例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学目标
呈现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呈现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苦,感受大禹的顽强意志,读懂”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从而了解大禹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思考一:比较之后发现:
第一、呈现一的教学目标非课时目标,在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不明 。
第二、呈现一的教学目标1,是一个虚化的目标,适合每一节课,也不适合任何一节课,这样的设计目标,实质上是无目标意识。
第三、呈现一的教学目标缺少指向统编教材的语文元素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四、“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属于是人文思想的浸润的目标,也是一个笼统的描述。
第五、呈现一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大英雄”的提法,概念模糊。
第六、呈现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表述清晰。
第七、呈现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2,“理解”、“知道”、“感受”三个词语界定较为清晰。
第八、呈现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较为明确。
第九、呈现一与呈现二的教学目标,都没有紧扣语文课标的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来设定,未能体现低段教学的重点——识字写字教学;未能涉及方法的引领和指导。
思考二:为什么语文教师备课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阅读教学的尴尬,“——不太清楚要教些什么?——不太清楚为什么要教?——不太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不太清楚用什么方法教合适?”
思考三:透视当前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倾向性问题:1教学目标虚化2教学内容泛化3教师作用弱化4教学活动非语文化。
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如此现象,1、缺少目标意识;2、制订和落实目标中有偏差;3、教学内容缺少重点、没有深度,内容泛化;4、教学往往“得意忘言”,忽略语言学习;5、教学方法重视在不同形式上的堆砌;6、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让学生自由探究、自主学习。在过程中教师只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小组讨论,而不作任何实际有效的指导;7、······
思考三:语文教学的守正创新。细读杨再隋“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吴忠豪的“提高语文课的语文含量”,崔峦老师的“阅读教学崇尚简,依标扣本学语言;人文熏陶含其中,读思议练重实践。”
思考四: 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
一、晓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整体。
二、循标细读,深入理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了什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基于言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