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和岁末,考研也已结束,有的大学的期末考试也已经结束,但是,但是,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依然浓烈。这不,西安科技大学“传承经典 弘文铸魂”系列讲座暨博雅讲坛第36讲即将开讲啦!
特预告如下:
题目:何以经典?历史和小说的一种协商方式
时间:2023年12月28日(礼拜四)19:30
地点:西安科技大学骊山校园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主持:王新平 院长、教授、博士
主讲介绍:
巴陇锋,甘肃红色老区庆阳人,中作协会员、长征电影研究学者,文学硕士,系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剧作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中青年高级编剧班学员、中影协新文艺团体电影人才培训班学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百人计划”作家、西安市“百青人才”作家,有长篇《云横秦岭》《永失我爱》《丝路情缘》《五月黎明》出版,其中《云横秦岭》获全国小说奖。出版和发表《云横秦岭》《永失我爱》《丝路情缘》《五月黎明》《我的河南奶奶》等文学作品200多万文字,作品先后几百次进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考高考试卷,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次。巴陇锋还参与策划、编剧、制片、审片《密查》《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400余部(集),另有长篇小说《丝路寻祖》《秦岭人家》即将出版。
内容提要:
何以经典,文学经典的产生有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过程。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实践、光辉的奋斗历程,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头,是经典文本产生的温床。然而,对于创作者而言,历史首先是“眼中之竹”。如何将“眼中之竹”变为“胸中之竹”,需要创作者是个有担当的博学之人,对历史进行审美的历史的人性的哲学的关照。而如何将“胸中之竹”落为“纸上之竹”,需要创作者进行文字、形象、主题、情节的外化,进行艰苦创造、艰难创新,将其变为文本。这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不断与自己战斗,突破自我,实现“小我”的“大我”化、公众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并反哺文学本身。
主办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
值得说明的是,这也是巴陇锋2023年几十场讲座里面的最后一次讲座。
人文交流,观点碰撞,欢迎光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