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和孙先生,或弘一法师和木心名师,都是一部分文人推崇的,不仅在文化艺术成就上,更在于个人修行的示范作用。
“众生所归皆欢喜”,但“悲欣交集”却是弘一最后的留言,如果你看到离去的我的眼角有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对往生的感动,也许他的“爱是慈悲”是他心头的一滴泪。“他们不要来抓我”,如果这句临终遗言是真的,那个空白的二十年在木心还是彷徨的,他的“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只是对恶势力的无奈。
两位都有贵公子的出身,自然带有“超脱”的“唯我”的气质,那种文艺范还是要有金钱支撑的,即便李先生是庶出也是蒙荫的,即便在日据时代,孙先生也是能闭门读书的。有一种坚持和倔强是自我内心的召唤,即便是放弃和无视亦是个人选择。就像爱情,李先生的初恋有着父系的底色当然也会有相应的苦果,虽然后来有门当户对的世俗婚烟,却压抑不住当时文艺青年的“自由”追求,直到某一刻的“顿悟“,那个风流的身体内生出了“慈悲”。而对孙先生而言,虽然最喜欢的的之二中有张爱玲,却也只看到如她般的优雅和透彻,不见似她的爱的自我实践,也许看着很美就足够了。
两人极为相似的是,年幼丧父,多年以后,当母亲离世后,世界观便发生了变化,自此,似乎亲情都消失不见了,但或是披着袈裟,或是穿着洋装,都还发扬着自己文化艺术所长。
“慎独”,或可是两位大师的表率之功,无论是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毕竟,在追随者的眼里,他们的单人影像更具魅力。 http://t.cn/A6YnCu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