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回家了
文 | 国馆君
《芳华》上映5天,看的人多,并且五味陈杂。
在朋友圈刷满屏的《芳华》影评观后感里,我看到的,几乎都离不开“善良”一词,这样的结论似乎一点都不草率,你看电影的主人公刘峰,就读懂了人为什么要善良——
刘峰是个不折不扣的活雷锋,坐长途火车跑腿接人,帮战友捎带物件;
林丁丁名表坏了,自个儿拿着书参照着学着修;
食堂打饺子吃专挑破皮露馅的,他却无私地说一句“破皮的也得有人吃”;
就连猪跑了,负责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找刘峰;
自己做梦都想上大学,却将唯一的名额机会让给了战友,撂下一句:“他比我更需要”;
一农村战友结婚,想着给战友省钱,自掏腰包买材料,花了几个月时间给他打了一对沙发;
何小萍被朱克嫌弃不肯合作跳舞,他带着腰伤主动请缨,不想寒了何小萍的心……
于是有了那句发人深省的台词:“一个从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即使后来刘峰冒犯了林丁丁,甚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肮脏的想法,这个从神坛走下的圣人依然被观众买单,不为什么,仅凭他的善,就足以夸够一辈子。
想起于丹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这句话放在当下四处弘扬的“你要善良”的大旗帜下,显得是那么地贴切而又悲凉,因为在这样的正能量背后,善良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稀缺品。
一个可怕的事实:善念正在沦丧。
前段时间在微博看到一个话题互动,说“如果你看到老人倒地了,你会不会第一时间去扶?”
在将近3000的评论里,不足两百人说愿意扶,其余的回答,要么斩钉截铁说不扶,要么甩下一句“讹人怎么办?”
事实也确实如此,前几个月爆出一个新闻:《湖南长沙一老人晨练发病倒地,监控清晰记录,49人经过无人报警》,评论区一片声音指责路人:没人性!
人性是什么?是传承了几千年的那句“人之初性本善”吗?
无独有偶,驻马店一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 ,某个晚上一个女孩走在人行道上,她似乎有心事,迟疑了一下,突然一辆车冲了过来……她整个人被撞飞,从挡风玻璃滚下,重重地摔倒在马路中间,不省人事。
周边很多路人,却没有人肯送她去医院,也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出租司机一看撞了人,毫不犹豫就跑了!而监控右上角的母女俩,女儿被吓得赶紧抱紧了妈妈。
比逃逸更寒心的一幕又一幕开始上演。妈妈搂着吓坏的孩子赶紧离开了,一辆白色面包车驶过,几辆小轿车开过,行人三三两两从她旁边走过,骑自行车的学生看了一眼,全都无动于衷!
终于,姑娘醒了,她有些吃力地抬头,在呼唤周边的行人,希望能走出个人救救自己!依然没有人为她留步!哪怕是一个人。
她就这样躺在地上,孤立无援。突然,一辆轿车快速驶来,从她身上压过,她的身体,被前后轮重重碾压。一条鲜活生命在眼前消失。
依然没有人,哪怕一个人,为她上前一步,哪怕是半步也好!
只有肇事的女司机,很不情愿地,不知所措地,走向了女孩……
《罪恶》里有一句话说:“人性沉沦的表现,不是这世界上每天有多少起罪恶的案件告发,而是告发的人,逐渐走向沉默。”
这是个令人颤栗的结论,也许出于自保,也许处于群众观望的好奇心态,但正是因为这样的迟疑和观念,让善良的人性悄悄泯灭!
这怎么不叫人寒心!
你不自然地就习惯了用恶意去揣测人
知乎一网友Jay讲了一个故事:
坐高铁上厕所时,他不小心将手机遗落在了位置的木桌上,当初自己根本没发现,后来回到座位也没找着,急得焦头烂额,急忙借了隔壁乘客的手机打电话。
大约过了5秒,电话那边接通了,是一个陌生男人接的,因为就在高铁里,他就直说了:
你在哪?
陌生男人说明了位置,当时他态度非常强硬,拿回手机后,潦草地说了句谢了便回到座位。
当他回到座位冷静下来时,才觉得人家凭什么接通这个电话,凭什么告诉你自己的位置?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如果换作自己,有可能等失主电话,也有可能交给列车员,同时,也有可能在某个刹那直接将这部手机据为己有。
想完这些,网友拿了一包饼干和一个大桃子,穿过车厢,找到了刚刚的陌生男人,郑重道谢,陌生男人还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
网友想的是,下次如果他再遇到这样的事,也许还是会选择把东西归还失主吧。
有句话说:成年人眼里,至少35%的被认为来自他人的恶意,往往都是自我揣度出的误会一场。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成了大众社交的一种隐性规则——
有人对我好,脑子里想的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街上看到一个穿花哨立领衬衫,戴大金链子,配大墨镜的人就是社会不良分子;
那个爱讲粗口的人,人品一定很差……
然而,很多情况事实却在打你的脸——
感恩节那天,999感冒灵推出的感恩节短片,全部改编自真人真事,有几幕让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