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春潮》这一课,感觉有些吃力,效果不很理想。想想原因 ,我觉得还是不贴近学生生活。
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春潮涌动,好一派 生气勃勃之景象。此时的潮水 ,波涛汹涌奔流而来,那磅礴的气势,壮观的场面,我们的孩子未曾见过,所以很难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气势。为此, 我专门为孩子播放了一段潮水的视频,想让他们更直观的理解潮水奔流而来的场面。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也许这种感受,他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至于他们是否意会了,我也不得而知。
这一课因为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练习册上的作业设置的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只有最后一题——仿写句子,让孩子们略显周折。归根结底,还是孩子们缺少想象能力,每到仿写句子时,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缺少素材,所以我只能提示、引导、举例,然后孩子们才会有思路。
在我这样的提示和引导下,虽然孩子们也能写出好的句子,但我却觉得这种牵引式的 教学方法不利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多么希望孩子能自己走路 ,而不是被我牵着鼻子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