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1939年,在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延安,刘少奇同志向广大党员深入阐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重要性、内容与方法,为党员的成长和党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指引。时光流转,这部著作在新时代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芒,值得我们再次深入学习领悟。
诞生背景:时代呼唤下的理论结晶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全新的历史使命与严峻挑战。党员队伍从4万激增至50万,新党员中非无产阶级思想暗流涌动,王明错误思想干扰、张国焘脱党、黄克功违纪等事件,凸显了“如何锻造合格党员”的迫切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刘少奇同志以“党员本质的改造”为核心,写下这部著作,为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筑牢党的根基提供了理论指南。
核心内容:党员修养的行动指南
著作清晰勾勒出修养的关键维度:在价值上,明确“向人民负责”的根本立场,强调修养是为共产主义事业“淬火成钢”;在内容上,涵盖理论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等多方面,核心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方法上,主张“在革命实践中修养”,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锤炼相结合、自我批评与斗争锻炼相促进,实现知行合一。
当代价值:新时代党员的精神源泉
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提醒党员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需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实践中锤炼初心;启示我们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凝聚团结力量,应对风险挑战;指引我们坚守人民立场,在为民办实事中彰显党性。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一部跨越时空的思想巨著,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修养的深刻思考和不懈追求。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应从这部著作中汲取养分,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优良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党性光辉在新征程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