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寿则多辱,是作家梁文道说的。我听到这个词觉得很新鲜。这跟我们传统的看法真不一样,可能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多福多寿。不是有句话说好死不如赖活嘛!
第二次我在日本作家吉田兼好写的《樱花树下的清酒》看到说寿则多辱。看完这本书,总感觉这是一位老者的人生感悟和他对年轻人的语重心长的告诫。
以过客之身,暂居于世上,等待老丑之年的必然到来,到底所图为何呢?寿则多辱~吉田兼好
吉田兼好认为人在40岁以前就应该瞑目谢世。原因是年老了还热衷抛头露面、还溺爱子孙,对世俗的名利还放不下,却对人情物趣一无所知,这样的人可悲。
我在想可能这个寿则多辱也是针对什么人说的,有些人虽然长寿,但积极面对生活,每天都活得很充实,自己有养老的本,也没给小辈带来什么大烦恼;有的人虽然年龄很大,但仍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些人就不会被认为是寿则多辱。
我认为寿则多辱,可能是长寿者自己的感觉。一个人到老年了要靠子女、生病了要其他人照料,或是脑子糊涂了做事没了分寸,频频引发家庭矛盾,也不知反思悔改。这样的人,无论是不是长寿,活得久也不一定是好事。
每个人都有衰老的那一天,这是任何人都躲不过的客观规律。谁也不希望自己寿则多辱。
其实从吉田兼好的寿者多辱里,我读到的是,别对外界和子孙太多的牵挂,留一方天地给自己。
总觉得里面有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子孙自有子孙福的佛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