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的空档,随手点开了 第一炉香 ,饶是做了一天的社畜,也忍不住要把脑袋磕在沙发扶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读,直到看到结尾,并且意识到,这竟是结尾,才猛然惊醒。
作者不再写薇龙的后半生,只在结束前说“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还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她没有天长地久的计画。”
想来是再没有转机了,她以后的人生,便就真的是“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乔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了。“当然,过了七八年,薇龙的收入想必大为减色。等她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在英国的法律上,离婚是相当困难的,唯一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对方犯奸的证据,那还不容易?”
看得人冷汗涔涔,这出戏以一幢花园洋房绿琉璃开头,悲得却是如此冰凉彻底。
与此相反,哪怕 半生缘 里,曼桢经历了十八载的坎坷磨砺,至少结局是温暖的。
就像薇龙和曼桢也是如此的不同。
我相信薇龙这类人是真实存在的,就像曼桢这样的女性也是真实存在的。
幸好还有曼桢,她就像是凛冬里的毛线手套,朴实温暖。
而薇龙也不是一味虚荣的。
她知道乔琪没有钱,却依然爱他,愿意跟他吃苦,“只要他的妻子爱他,并且相信他,他什么事情不能做?即使他没有钱,香港的三教九流各种机关都有乔家的熟人,不怕没有活路可走”。
而薇龙之所以一步一步,自愿走入深渊,是因为她没有活路可走。
哪怕她回到上海,承担父母的责骂,接受之后清贫的生活,可是依然没有好男人,卢兆麟们又和司徒协们有什么分别呢?她不去爱乔琪乔,又可以爱谁呢?
虽然她成绩优异,但是那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如果当时的就业市场也和现在一样,名校生大部分都能找到薪资高的工作,我觉得她还真不一定非要跟乔琪死磕。
所以,首先,要选择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生活;其次,不要对男人抱有太大的期望,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好男人都现在是并将长期是稀缺物种,甚至还有可能濒危。
另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薇龙哪怕知道自己淌的是怎样的浑水,仍然相信“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将来遇到真正喜欢我的人,自然会明白的,决不会相信那些无聊的留言”。并且她还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既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可惜,“越过人性的沼泽谁真的可以不被弄脏”。如果重新来过,她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我们既已看到了她的结局,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