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他说》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93】2025-07-02

《老子他说》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这一章也是上经第十一、十二章的引申,讲到政治哲学运用的原理,他讲:“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看文字我们觉得很滑稽,说大国是下流。这是他的形容之词,“下流”代表谦虚之德,像水一样向下流。俗话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流水流到最低处时就是海。“下流”是形容像大海一样,包容万象,包容一切;因为天下一切的细流,清、浊、好、坏都归到大海为止。一个真正泱泱大国的风度,要像大海一样,接受一切,容纳一切,善恶是非都能够融化,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从人道来讲,只换一个字就行了,“大人者下流”。不是大人要学下流,而是要学大海一样的包容一切。

从这里可以看到儒、道两家的思想是一致的。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后世成为做人做事的修养标准,也是口中常念的成语。天下的水,因为能谦下不傲慢,都向下走,低于一切,因此,它能成其大,变成大海,容纳了一切,这是讲谦虚的道理。

人类的文化思想是正反相对的,谦虚只是一面,倘使谦虚到没有骨气的程度,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软到像烂泥一样,那就成为普通说的“下三烂”了。人自己要有自我超然独立的人格,但并不是傲慢,要像山一样,独立如山。山永远不矜,“矜”是自我的崇拜,山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山没有觉得自己很高,高与不高,是人为的观念比较。山自己本身不认为自己高,因为高山的顶上,还有最高的那一点泥巴。爬到高山顶上,你觉得还是和站在平地一样,所以山高到与天一样的高,就是比喻我们为人与做事的态度与方法,不能傲慢,要学谦虚,但要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格,要有独立不移、顶天而立地的精神,所以“山不矜高自及天”

下面讲“天下之交”,是指大海,因为它能够谦下,所以变成全天下的细流都交汇到它那里。“天下之牝”,牝是指母性,牡是男性。“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母性的东西都比较慈祥,比较安静;因为它安静柔弱,就战胜刚强,安静克服了一切的动乱。所以“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静态的东西,能克服一切动态的困难,这是静态的伟大,也就是老子讲的“阴”,属于冷静、暗的、清静的。

像这一类的故事,就是“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自然归服了;相反的,“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历史的经验说,周文王父子,当初不过只有一百里的土地——等于一个小县城,因为父子留心于国家的政治,爱民养民,所以国富民强,创立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和统治。这就是以“小国以下大国”,这其中的重点就是谦下,不是傲慢;傲慢只可以斗一时之气。以个人言,在西门町打一架,结果被警察抓去,判了几年徒刑,也算是下了,但是那个“下”没有用,要道德的谦下才对。所以,“大国以下小国”是包容了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如同文王的父亲,“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这是古文的写法。“或下以取”,等于由桌子上抓起来;“或下而取”,从下面转个弯,把上面也包上来了,也把你拉上来了。所以,“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有两个字是虚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