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想去做一件事,却迟迟还没有行动,我们想做出改变,却被惯性的阻力扯着,不断地在固有的模式上转圈,让人无法挣脱,甚至连呼吸新鲜空气都变得困难,更不用说去挑战、突破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从能量的角度就是能量低不足以支持你行动做出改变,就好像一辆汽车没油了动不了,这时候就需要去加油站加油,我们的能量也是一样的,如何为自己的心灵加油呢?电影《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就是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面有许多关于心灵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有共性的地方,但也因个体差异的不同而变化,需要个体实践检验。共性大概总结一下有三个过程:清、调、补,这是中医角度调节身体机能的过程,其实不仅适用于身体也适用于心灵。
清是开始的第1步,为什么要清?因为身体和心灵都被污染、被迷惑和被绑架了。电影中男主遇到苏格老人第1次训练就是在时间很紧迫的时候,马上就有一个重要的考试了,心里急着快点见过老人看有什么收获,然后马上去参加这个重要的考试。当老人把男主从桥上往下推,在落水的那一刹那让他体验了脑子清空的状态,没有挂碍考试,没有期待收获。没有未来的担忧恐惧,没有过去的留恋和不舍,甚至没有现在的纠结和烦恼。
我想很多人都有体验过,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够注意到,觉察到,如果我们每一刻都能专注的投入当下,就会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华,男主在第一次鞍马项目的测试中毫无杂念地融入当下,近乎完美的表现,让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大吃一惊,他决定了要按照“苏格拉底”的一切要求去做,而苏格老人的要求就是:不抽烟不喝酒,不碰女人,秉除一切的杂念,专注于当下。这是第1个步骤:清。烟酒女人都是容易迷惑心智,容易产生杂念的源头,只要杜绝杂念的来源,身心就会变得清静,就会比较容易专注而产生能量。清是共性的地方,清的内容就是就会因个体的不同而不一样。电影选择了三项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实际上我们的食物、我们工作与生活的环境都需要清理的地方,清理的越彻底,身心越干净,就越容易专注于当下而发挥本有的能量。
调是比较关键的一步,调以清为基础,又为后面的补做了铺垫,很多时候如果一下子对身子下猛药,大补特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虚不受补,所以调理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转节点。电影中男主被吸引到体操训练房的屋顶,从更高的角度观察和聆听别人以及自己的内心,其中一个调整是从高空也就是上帝视角来观察与聆听。这个视角就可以避免陷入当下的事情与情绪中。
第2个调整是苏格拉底老人让男主用一句话表达他自己对世界的感悟,男主想了很多却都没有准确表达,最后他从一对情侣的世界里感受到世界并没有事情发生,这是一个方向的调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调整到内心的思想活动上,意思是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我只要关注我内心的想法就好了,换而言之,如果我内心没有任何的想法,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也不是很重要了。
第3个调整是态度上,男主曾经两次说到:“我一切都听你的。”第1次是好奇接下来的事情而顺口开河,第2次是在体验专注能量后的真心诚意。角度、方向与心态都调整好了,调整也基本到位了。
最后的这个补有时会看不出来,因为内心的能量我们看不到。有时候看到的又不一定准确,比如说以形补形,吃猪脑能补脑吗?所以我们不能看事物外在的表象要看清他的本质,因为我们是以无形补无形,无形意思是以什么形象出现都是可以的。甚至有时以苦的形式来到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可以说吃苦等于吃补。
影片中男主因车祸而导致下肢受伤,被医院断定不能参加奥运比赛,参加奥运是男主刻苦训练的源动力,没有比这更能让其痛苦的事情,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之前的苦也都白吃了?怎样才能打开苦难的包装盒拿到上天给予的礼物呢?
男主无疑是幸运的,在一片漆黑的深夜,遇上带来光明的智慧老人。现实中的我们也许没有男主这么幸运,也许现在还没到深夜,又或者我们认不出原来TA就是智慧老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自助者天助之,在智慧老人没有出现之前,趁现在也还没到深夜,自己有必要累积自己的幸运,自己为自己加油。加不进或者加不到,就是堵住了塞满了先要清,再调而后补。“知所先后,则近道已”,这个顺序影响到事情的难易和最终的效果,所以不断的先清再调后补,循环反复螺旋上升,是给心灵加油的过程。加多了懂得了怎么加也可以方便有需要的人,当你成为了心灵的加油站,能量自然就源源不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