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利用周末,陪儿子到沈阳看了一场CF职业联赛的总决赛。
13:30开赛的赛场外面,在12点我们到达时已经人头攒动。大部分是男生,90后居多,略显成熟的脸上尚有一丝稚气,但却完全没有想象中,油腻的头发、满脸青春痘,网瘾少年的模样。
随着人流进入到场馆。场馆上下两层,大约5000个座位。座位前方是舞台,布置得很炫酷,舞台上有两个巨大的长枪造型。中间超大屏幕的两侧是比赛双方的队员相片,周围用灯点缀。后方是直播后台。
到比赛开始,场馆内已经座无虚席,甚至还有些没有座位的站客。
赛前大屏幕不断播放着参赛两队的宣传片,效果震撼如同大片。比赛中选手数据和地图沙盘的显示,是使用现今顶级赛事最为流行的现场AR技术,效果逼真,很有带入感。
听儿子说,这些职业游戏玩家都是供职于职业俱乐部,每天接受正规训练。他们通过参加每个赛季的比赛来升级自己的排位并获得奖金,每次比赛奖金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这些职业游戏玩家年收入几十万不在话下,顶尖玩家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游戏形成产业是有耳闻,可亲眼所见这些昔日的“游兵散将”已经成为正规军,游戏玩家成为一种职业而且如此被重视,还是着实震了我的三观。
前几天,跟几位60后大哥大姐一起吃饭,席间说起现在大热的自媒体,那些动动嘴皮子就年薪上千万的主播,搔首弄姿也能赚钱的网红,让他们很不屑。甚至有位大姐说,这个社会发展的畸形了,正经工作的没有不务正业赚得钱多。
然而,在他们眼里,不务正业的又何止只有这些。职业睡眠师、职业旅游体验师、职业游戏玩家等,这些躺着、玩着就把钱赚了的不务正业,堂而皇之成为一种职业。 这是社会进步更贴合人性的表现还是社会发展洪潮中的昙花一现?我们是要坦然接受这种变化还是冷眼看它浮浮沉沉?
-2-
自2004年我国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十年中,已向社会发布了12批共120余个新职业。在120余项新职业信息中,涉及现代服务业有20多项。除了官方发布的职业,还有更多尚未被收录的职业,数量庞大。例如网店店主、职业水军、网络写手等。
而随着新职业的产生,一些旧职业也在消失。
街头巷尾,难见剃头匠的身影;门前屋后,不再有担着担子的货郎;居民楼下,再听不到“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
计划经济时代,粮油管理员、物资供应员、蔬菜作价员等这些职业,是90后甚至80后的孩子听都没听说过的职业消失了;
90年代,小平爷爷在南方划了一个圈,中国全面走向经济发展的时代。通讯设备发展迅猛,传呼机、大哥大、智能手机的逐代更迭,寻呼台传呼员、电话接线员等职业无迹可寻。
职业的更迭见证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现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的世界。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一切衣食住行上网都能搞定。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AlphaGO又一次以不带人类弱点和精确的计算方法战胜了人类,人工智能又一次被推到在大众眼前。
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也许你对智能的理解除了是围棋高手就仅停留在智能手机。
上班的指纹打卡、刷脸打卡甚至虹膜打卡;
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页面右侧显示与搜索内容相关信息;
购物时,选择的产品下方出现的同类产品比较;
在音乐平台听音乐时,自动推荐推荐符合用户喜好的歌曲、专辑或艺术家等等;
从现在很火的无人车、无人机,到你能真切感受到便捷的,如京东的智能仓储等。其实,人工智能已经嵌入在我们的生活中。
而在我们享受着科技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批简单服务类的职业也要面临大面积消失。
根据CBRE咨询公司和中国公司Genesis新出炉的一项报告称,客服工作、流程工作和大量的中层管理环节将会在人工智能时代“消失”。专家还预测:“现今百分之五十的职业到2025年将不复存在”。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3-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10年、20年后,职业的发展会是怎么。但可以预知的是,一些简单、重复、没有创造性的职业一定是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全球经济中,稀缺性资源有
※高质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知识产权或者有关产品的好点子
※拥有特殊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
非稀缺性资源:
※非技术型劳动者
※普通或初级知识型劳动者
※银行存款或国债等简单资本,也就是并不与任何特殊所有权相关联的资本。
可以看出,不管社会怎么发展,拥有特殊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都是稀缺资源,而这部分人就是创造型劳动者。正如专家所说“人工智能只能替代部分职业,它不能替代更有创造力的职业”。
19世纪工业革命,机器的产生并没有使我们全失业,因为它在摧毁旧工作机会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工作。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拐点,必定要经历一场阵痛,痛是让我们思变。
所以要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正确对待变化。现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要学会适应、拥抱变化,跟随变化的脚步,不做弄潮儿也不能“被拍死在沙滩上”。其次,要顺应趋势,张开信息的触角,保持学习,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你的每一份付出,明天都会有所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