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重新刷了一遍一部挺喜欢的台湾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如何最后找到彼此,爱上对方的故事。里面印象很深刻的一幕是女主事业发展上升期,可能要调到新加坡工作,她很珍惜这次晋升的机会,但也意味着要跟男朋友分隔两地。在跟男朋友分享自己看法的时候,男朋友决绝的拒绝,而此时女主就说了一句,‘看来在爱你和爱自己上,要做出一个选择,我不可能为了爱你而放弃我自己’。然后女主决定要去新加坡,而男朋友也慢慢理解女朋友的坚持。
看到这里我是很动容的,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尊重自己?传统的文化,往往鼓励我们去“牺牲”,女性要牺牲自己,以家庭为重,事业放一边;孩子要牺牲自己的爱好跟玩乐,课业成绩为重,个人意愿放一边;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就要找对象,不管你愿不愿意,各种压力扑面而来,而最终也许你从强硬的不将就到随便的屈从……好像,我们早已习惯了成全,但不是成全自己,而是别人。
当面临选择的时候,选择一个也就意味着放弃另一个,每当纠结的时候,也就是自己软弱的时候,也许所谓的坚持很快就不攻自破,最终“被动”选择了。而我们常常都忽略掉,其实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你接受别人帮你选择也是你的一种选择。只是,结果你是否愿意承担而已。
好像当我们披着“为谁好”或者“成全谁”等等的牺牲性的标签时,更容易抵消我们对选择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于是,就开始陷入恶性循环当中,“这是他逼我选的与我无关->(当结果不如人意时)都是他的错->陷入指责他人的情绪当中->下次再选择时仍然逃避任人摆布->继续认为是他人的错”,如此这般,我们永远无法承担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也没办法让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总是被动去等待。
其实真正对等的关系,真的存在吗?我对你好,你就要对我好,甚至更好。以前我也觉得是这样的,当你真心对一个人好的时候,内心会有期待,希望他也能同等的对待你,但每次期望落空后,虽然理智上知道这是不现实,但仍然很难接受这个答案。
如果有一个人可以义无反顾的将所有都给我了,我会非常害怕,这意味着他把所有都安在我身上。我没有办法用自己来换取一个人的心安之处。我也不需要这个人爱我多于爱自己。试问一个连自己都不会爱的人,真的懂得爱别人吗?他连自己的需求都听不到,还能了解你的需求吗?再者,每个人的生命都该为自己而负责并且承担,过多的牺牲,只是逃避责任的另一种路径。
如果爱,请先爱自己,当你愿意为自己的生命承担时,才有鲜活的生命力。在如何爱自己的路上,我们也还在努力探索成长着,自爱并不等于自私。在我看来,爱自己是能一致性的表达自己,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跟情景。当你放下讨好,收起指责,走出超理性的框框,愿意融入而不打岔,也许慢慢就可以找到爱自己的节奏了。成为你自己,并让你的生命如花绽放,然后,如果你愿意对别人更好,记住这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是牺牲,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给别人更多的爱。别人是否回应,也是基于别人的选择。
爱你还是爱自己?我想我两个都爱,先爱自己,然后选择给你更多的爱,但同时也请你尊重理解我,爱你不等于牺牲我自己。小小的感悟,随笔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