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梦
01
杨柳和刘莉曾是同事,也是闺蜜,两个人的关系非常要好。后来刘莉丈夫的公司业务扩大了,生意越做越大,需要刘莉帮他管理财务,于是,刘莉辞职,到丈夫的公司一边当财务总监,一边当阔太,日子过的很是滋润,财务自由,工作自由,生活自由,偶尔还抽时间打打牌。
杨柳依旧在单位上班,刘莉走后。她们见面的机会大大减少。但距离一点也不影响她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她们彼此心照不宣地知道她们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两人偶尔在微信里互动一下,大多时候各自忙碌,偶尔见面,嘘寒问暖,像久別重逄。
杨柳性格内向,不张扬,话也不多,是那种有喜悦不彰显,有痛苦独自承受,外表柔弱内心丰盈的女子。刘莉很看好她这一点,无论多大的惊涛骇浪在她的心里都能化为涓涓细流,总是不动声色地把日子过的绘声绘色。
刘莉性格外向,喜、怒、哀、乐,情绪都挂在脸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抓起电话打向杨柳,一口气讲一个小时,不容杨柳插话,讲完之后,不忘问一句:“你在听吗?”
这边杨柳不紧不慢地回道:“亲爱的,说完了没有,说完了去洗洗脸,这事先不急,放一放,过两天就好了。”杨柳隔着屏都能看到刘莉因激动而留下的泪痕。
杨柳的话还真管用,刚才还火急火燎的刘莉,听了杨柳的回话后马上安静下来。人也好像轻松了很多。这以后,刘莉一有情绪就向杨柳诉苦,久而久之,杨柳成了她的灭火器,有时她还笑称杨柳是她的心灵治愈师。
但她们两个玩不到一块,既便是这样,也不影响她们的相处。每次她们几个好朋友聚会时,刘莉是最活跃的,杨柳是最安静的。刘莉张罗大家一起打牌,她平时喜欢打打牌,当然聚会更少不了这项活动。
打牌没有杨柳什么事,她在旁边要么看看牌,要么看看手机,或者干脆自行活动,一个人独来独往,似乎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又有些不合群,玩不到一个频道上来。
大家都知道杨柳是一个安静的人,又极有个性,她不喜欢的事情没有人能强迫得了她。就像打牌,刘莉和她的好友们刚开始都拉她入伙,要教她打牌,她坚决友好地回绝了。
她并不为了迎合她们,或者要融入这个圈子而强迫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刘莉她们见硬拉不行,就开始迂回打趣、调侃她,用激将的方式希望杨柳与她们“同流合污。”
因为她们几个人在一起时会经常三缺一,如果她能融入,她们的班子组合就刚刚好,但杨柳仍不愿就此将就。
还好她的坚持没有引起刘莉和好朋友们的反感,刘莉最袒护她,也最理解她,刘莉开始为她圆场,大家从此也都不再怂勇她打牌,反而都从心里包容她,理解她的得立独行。
因为杨柳把她们平时打牌的时间都用于去画画、读书、练瑜伽。业余生活丰富有趣,兴趣爱好让她有一种精神寄托,生活过得充实而又紧凑。现在,她的画已经画的很好,身材也因经常锻炼看上去苗条匀称,人显得很精神。
后来刘莉和好朋友们不管有什么活动,像聚会呀、旅行呀、娱乐呀都第一时间想到她,邀约她与她们同行。
而杨柳也从心底感激刘莉和好朋友们的理解和包容,并不因为她在某些方面与她们不相容而排斥她。所以她也很乐意积极参入,与她们同行,共享闺蜜之乐。
生活中像杨柳这样有合适的朋友圈,好友们又都能理解她的不合群的例子很多。这说明,真正的关心你的朋友,是会接纳你、认同你、包容你的,真正适合你的圈子,是能理解你的不合群。
你若能在一个圈子里既能融入,又保有自己独处的自由,而且这个圈子因为有你更加完整更加快乐,那么恭喜你,你是幸运的,你遇到了一个非常适合你的圈子,你应该感谢并珍惜,这份千载难逢的缘份和情谊。
好的朋友,好的圈子可遇不可求,所以真正合适的圈子是能够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能够让合群与独处互相兼容,让彼此都处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维度上。这样的朋友圈既可随心所欲,但又不随波逐流,是最好的状态。
02
无独有偶,朋友王丽告诉我,她有一个闺蜜群,实则是一个太太群。由于平时几个家庭经常赴宴碰到一起,互相认识了,大家都颇有好感,于是就发展到经常相约聚餐,度假,旅游。
大家彼此都觉得很投缘,自然而然地建了一个闺蜜群,立王丽为群主。所谓闺蜜,这里自然只属女士,男士限外,闺蜜们的丈夫们也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并予以支持。
闺蜜们来自各行各业,爱好、脾气、性格都各不相同。有爱好户外登山、骑车、跑步的;有爱好打太极的;有喜欢跳舞的;有潜心练瑜伽的;有喜欢打牌的等等,风格各一。
虽然爱好不一,但不影响闺蜜们交往,大家求大同存小异,线上线下互动,都异常活跃,大家心态积极乐观,不仅要让生活丰富充满阳光,还要让平淡乏味的生活变得有趣味和有质感,所以大家都积极配合,乐于参与,相处的极为融恰。
尤其是群主王丽很有魄力,她经常组织聚会,小聚只限闺蜜们参加,大聚邀请闺蜜们的丈夫们参加,每次聚会大家都玩的很开心,幸福感爆满,身为群主王丽也很有成就感。
这样的闺蜜圈,若论爱好、志趣是玩不到一起的,但她们觉得投缘,共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认知,彼此认可的阅历、眼界及三观,一种精神上的契合引导她们汇集到一起。
心有灵犀一点灵通,互相的认可与欣赏让她们成为挚友,个体的独立看似羁绊不合群,但合适的圈子又让她们融入并甘之若饴。最主要的是这个圈子让她们感到愉悦,轻松舒适,非常适合她们对朋友圈的要求。
与其在不相知不友善流言蜚语的圈子里消耗,不与融入正能量满满能互相理解,适合自己的圈子相伴相守。
所以,基于这样的认知,王丽与她的闺蜜们非常珍惜她们的友情,爱护她们的圈子。她们信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03
如果说王丽的闺蜜圈是饮食男女的社交圈的话,那么民国时期梁思成与林微因的家每逢周末下午,文人相聚的“文化沙龙”就是当时典型的高知文化精英的社交聚集地。高大上自不必说,这些巨匠之间充满人文气息,优雅绅士般的谈吐,想必是精彩纷呈的。
当年梁家的“文化沙龙”被称为“太太的客厅”,这一称呼源于1933年10月冰心发表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据说冰心是为了讽棘林微因的“文化沙龙”而作,这篇小说的写法被业界称为上乘之作,可却伤到了林微因,林微因对此也不甘示弱,立刻叫人送了一坛山西陈醋给冰心……。两个优雅女士勾心斗角的艺术表演自此拉开序幕,可见冰心与林微因积怨很深,“太太的客厅”因此得名。
据高晓松在《晓松说》中讲道:当年他外公家就住在林微因家对面,他妈妈小时候经常看到金岳霖先生下午四点夹着书从家里走出来,他是要去参加太太的客厅,他像时钟一样准时,风雨无阻。
林微因的女儿梁再冰也曾回忆道:“每逢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到我家聚会。这些伯伯们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们,曾留学欧美,回国后,分别成为自己学科的带头人,各自在不同的学术领城中做着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
这些人中自然有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朱光潜、胡适、下之琳、萧乾等等,梁家的客厅经常欢声笑语,天下名流皆聚一室之间,品茗坐论天下事。
这个高级“文化沙龙”的主人林微因,众所周知,曾旅英留美,深受东西方文化薰陶,深得中西艺术之真谛。她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兼具中西之美,既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有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气质。在当时的北平文化圈,素以才貌双全而闻名。她不光有文釆,而目她还是建筑领域中卓有成效的教授学者。
这样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沙龙女主人,自然深得文化名流们的垂慕,名流学者们慕名而来。
“太太的客厅”,以林微因为中心,就这样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文人们都争先恐后来到太太的客厅,聚集在这样一个人文气息浓郁,风趣优雅的圈子里,既是一种享受,也可在这里以文会友,结识友人,探讨学术。
每逢周六下午他们齐聚太太的客厅,听诗人读诗,政治家谈时局,哲学家谈思想,逻辑学家谈思维,科学家谈畅想……,美丽聪慧的沙龙女主人与他们一起享受这美妙的下午时光。
随着时局的推移,这个由各路文化精英组合的迷人的社交圈影响越来越大,由此也招致很多非议,社会上很多人看不惯林微因的西式作派,最著名的有冰心的《太太的客厅》。尽管谬语四起,仍然没有阻挡住文化精英们迈向“太太的客厅”的脚步。
这可谓是“文化沙龙”的魅力和力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集学识、修养、眼界、品味、格局、经验、阅历、价值观等均为高段位的名流沙龙,怎可会因为流言而瓦解?她只会因为彼此的融合更貝凝聚力,更雅致,更显人格和学识魅力。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所以精英们的文化沙龙及大众的圈子文化,都会对人产生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所以无论哪种社交,注入文化,合适的友善的温暖包容的才是最好的状态。
世界很小,左手天涯,右手海角。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处,则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所以,让我们在自己合适的圈子里,给彼此的生活留有空隙,既相得益彰,又互相陪伴,彼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