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据说,他是京兆华原(今铜川市耀州区)人,故里位于孙塬镇孙家塬村内。这里有孙思邈的祖坟,他此后也埋葬回此地,长眠于父母墓葬旁边——
2021年2月16日下午,我和家人游览完药王山景区后,前往不远处的孙塬镇孙家塬村,先参观了这里的药王祠、药王出生地、药王幼读遗址等地。最后,临走的时候,我们来到药王正街南侧的药王墓园。
从路边的大铁门,穿过幽静的小路,绕到墓园南侧,这里才是正门。可能因为墓园阴气太重,可能因为时间临近关门,所以根本看不到其他人,我独自一人转了一圈儿。
这座墓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250平方米。1000多年以来,这里都是古墓,有11座圆丘形封土,原为“孙氏祖茔”,也称“药王仙茔”。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孙思邈去世,葬入墓园中。
在墓园前方东西两侧的树林之中,可以看到1992年3月5日竖立的《孙氏茔园重修记》碑和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竖立的《唐代敕封妙应真人圣神之先茔碑》。两块石碑外侧都修建着精美的碑楼,青砖打磨雕刻而成,高约6.5米,宽约2米,厚约1.5米。
《唐代敕封妙应真人圣神之先茔碑》
《孙氏茔园重修记》碑
沿着墓园中间的道路,继续向前方行走,迎面是孙思邈像。他正襟危坐,身披红色斗篷,两侧卧着一条龙和一只虎。在这尊塑像的后方,就是孙思邈的墓葬了。
在“文革”期间,这里遭到破坏,墓冢全被夷为平地。1984年,按照老人的记忆,在原本的位置上,重新堆土修建起墓冢,并且在周围种植柏树。据说,孙思邈临终的时候,叮嘱子孙不要厚葬,墓内不随葬任何冥器,埋葬在父母合葬墓的旁边。因此,他的墓葬规模很小,跟普通人没有区别。
孙思邈塑像
孙思邈之墓
在孙思邈墓冢的西北侧,有一座规模较小的墓冢,为孙思邈父母的合葬墓,前方的墓碑上写着“显考孙府君、显妣雷孺人之墓”。在孙思邈墓冢北侧,有一片茂密的杏林。相传,孙思邈为人治病,从来不收取钱财,有人送给他杏时,他却很乐于接受。因此,大家知道他喜欢吃杏,便为他种植大片的杏林。
药王孙思邈一生治病救人,为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里都会举行庙会,进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方圆百里,无论远近,人们纷纷来赶庙会。祭拜药王,祈求平安;盛况空前,历代不衰。
孙思邈父母墓
寻根谒祖,纪念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