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孩子可以通过你的做法看出你的为人,而不是你的说法。没有什么比父母的潜移默化对孩子更有影响力了。然而,如果父母自己不能超越自己,活给孩子看,孩子是很难学好的。奇怪的是,我们只有在开始教育孩子时才开始审视自己的信念系统。我们如此为孩子担心,是因为我们害怕他们长大以后和我们一样吗?
当你缺乏,你也无力给予。
所以,我们缺什么自己努力去改变去争取,而不是指望孩子去实现。
有一句特别棒的话:“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在亲子关系中,这句话特别适合自省,用于治疗自己的焦虑。
02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在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王尔德
03
弗吉尼亚心理学家E. Mavis Hetherington的一项研究显示,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的确会在家庭结构出现变故后的一两年内,表现出成绩下降、行为紊乱,自我评价低等问题。
而从长期来说,绝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可以在至少第二年内自行恢复。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因为长期处于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受到影响。
学校教师不必对此类学生有所偏见,但应适当调整关注度。
真心关怀孩子和高期望,是我们受学生欢迎的关键。
04
李银河:今天我们还需要文凭吗?
教育在19世纪中期的急剧膨胀并未增加社会流动的机会,社会中人并没有变得更加机会均等;相反,来自不同社会阶级或种族群体的人们的生存机会与他们的父辈大体相同。
鉴于教育证书的通货性质,人们应当采取何种对策呢?柯林斯将可能性概括为七种:
(1)文凭资本主义——不加管束,让人们自由竞争。
(2)文凭社会主义——倡导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文凭族裔世袭主义——使某些优秀种族独享教育机会。
(4)文凭法西斯主义——将某些种族排斥于教育机会之外。
(5)文凭激进主义——免费教育或取消教育。
(6)文凭凯恩斯主义——承认教育的人为的经济的性质。
(7)文凭废除主义——通过立法将证书全部废除。
05
今古人生有几何,繁华耀眼烟云过。
追官逐利马蹄疾,得得得得得得得。
如果“得得得”敲打得让你心烦意乱,不如自省一下,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媛姐提出这样的问题:“最近更频繁地想一个无数前辈想过和无数同辈正在想的问题:人应该怎样活着,才不算辜负生命赋予自己的价值?让它呈现出最好的样子?未来某一天,生命临近终点时,如何在心里,给自己这几十年的生命做一个总的判断?一切喧嚣的,虚假的,都将泡沫般消失。生命最后的姿态,灵魂最终的颜色和质地,是一个人无数次选择的累加结果。在浩渺宇宙里,生而为人——最高贵的动物,只有一次机会。”
一切的虚假、喧嚣如浪潮冲刷过了,会在生命的“海滩”上留下什么?由我自己决定,还是他人决定?当然是我自己。
当你做好了做自己的准备,你就不会再害怕失去。
《小窗幽记》有云: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
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
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带着深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