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货币

起初的商品主要是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简称物物交换。直到货币作为媒介的出现,可谓之商品流通。

货币的演变:中国古代最普遍的货币,大约是贝,这是捕鱼的民族所用,后亦有用皮(鹿皮)做聘礼的,这是游猎民族所用,至农耕社会,普遍使用粟帛。诗经有云“握粟出卜”,“抱布贸丝”。“负粟而往,易肉而归”

春秋《管子》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至周至汉,铜钱使用还并不普遍。但铜钱铸造起于周朝,而后推广。

较整齐的货币制度,起于齐国。古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贸易都是同远方的贵族进行的,所以都用一些本身有价值的贵重物品代代替。但与珠玉金银比较,铜钱比较便宜,用途广,才被普遍使用。还有当时铸币也不规范,存在民私铸的情况。

至秦统一货币,币为二等。黄金为上币,铜钱次之。

至隋唐铸开元通宝,很多皇帝会把自己年号铸在币上。

金银作为货币一直得到使用的原因是:值钱,人们使用它无论贮藏和交换都有市场。不足在于铸造成本过高,往往会出现金银不够用。

纸币是从汇兑发现而来的。之后的很多朝代都是纸币和金银铜共为货币。

中国自铸银圆始于光绪十三年。

国民政府树立法币制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