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最近呢,我闺蜜打算去日本旅游,所以就会问我问题。在她眼里呢,我是没什么义气的人,才多问了几次,多问了几个问题,我就不耐烦了,还说是闺蜜呢,真是看错你了。当然,以上也是我的猜测。如果她真的这么想的话,也见怪不怪,常规思路就是这样。但是,逻辑和价值观上的区别迟早也会引发争吵的,这次日本旅游咨询事件只是一个外在表现而已。
所以,我就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意见:“这不是使用朋友资源的正确方式。”然后,我闺蜜就被点燃了,什么,你怎么这么指责我....一顿回敬我的话就来了,和我数了数她哪里曾经帮助过我,未来可能她还会帮助我,想一想利益关系,你是不是做错了?潜台词就这样咯。我:...........
我就开始分析我的逻辑,但我闺蜜不爱听逻辑,最烦逻辑了,一点温情都没有,一点义气都没有。好吧,我这边呢,就是你不喜欢我讲逻辑,讲假设,讲推论,我也要讲。因为这就是我怎么想的么,什么温情、义气,有时候就是糊里糊涂活着的人自己给自己戴的漂亮的帽子。明明是不想去思考,反而指责了多想了一下人的不对。什么逻辑.....
我不想回答我闺蜜的问题的原因,不是我不愿意分享我的日本游经验,不愿意帮助她制定计划,而是觉得问题太蠢......
再重申一遍:我对回答愚蠢的问题,没有兴趣。
估计,如果我闺蜜看到我形容她问题愚蠢,又要爆了,你是不是说我蠢!!! 你自己有多聪明啊!!假如她真的这么想,我真的要无语问苍天了。我只是说问题愚蠢,又不是说人愚蠢。对事不对人啊。
愚蠢的问题有几个特征:
1. 答案没有圈定范围。比如,去日本游的需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2. 明明搜索引擎上搜的到。比如,景点的门票价格,怎么从机场到酒店。
3. 自己多看几篇文章,学习一下就能懂的。 比如,东京JR 和Metro的区别。
如果上面几个特征筛选下来,基本上99%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就剩下1%是有询问别人的必要的。
我不会,但是我可以查。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
不就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么。
讲完了我对问题的筛选,可以继续讲怎么问真正的问题。
有几条铁律:
1. 没有人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
这点我是在高中的时候学到的,我的政治老师同时也是个武术家,他挑了几个班上的同学跟着学他的武术。我没被选中,但是那时候年轻气盛,觉得没被选上很憋屈,就跟着下课去观摩,想再求一次。老师带了我一节课,最后的时候说:”我还是不能收你。你可能会怨恨我不收你,但是其实上你应该感谢我,因为我还无偿带了你一节课。没有人有义务同意你提的任何条件。“ 当时,我就气鼓鼓又沮丧地回家了,在回家路上我仔细理了一下思路和逻辑,不得不承认老师是对的。我愤愤不平的情绪并不能改变:”没有人有义务回应我的所有要求“ 这个事实。
2. 你为什么非选这个问问题的对象
有些孩子抓住人就问问题,看起来很好学,其实上是想把责任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之后搞砸了也能辩解自己是被误导了。比如,上次我写了一篇关于高考回顾的,有孩子就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下高三学习经验。这就是一个典型抓住人就问问题的。首先,我们的省份一样么,不同省份考试形式重点不同。其次,我的水平是多少你知道么,我值得你学习么。最后,你的水平怎么样,你需要哪门哪个方面的指导。
3. 你要保证问问题的效率
不要重复问同一个问题。比如说问牛人问题,你得把牛人过去的文章看一遍吧,人家在文章里面已经回答过的问题,就不要问了。
不要没头没脑地问问题。有些问题是连串的,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问题最好有顺序地问。有些问题你写下来的同时,已经解决了。有些问题太大了,需要缩小范围。在问问题之前,把问题写下来,写下来,写下来(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然后筛选一下,去掉无意义的、重复的问题;排序一下,让对方看得到你问题的逻辑,更好能解答;再看一遍问题清单,记住自己的逻辑。以上流程都做了,然后去问问题。
有人可能觉得,问个问题这么麻烦,真是无聊。你问问题就是占用别人生命的一部分,你问的问题质量决定了这个人这几分钟的人生质量,难道不应该谨慎一点么?难道不应该多想一点么?难道不应该多准备一点么?
假如你还是觉得我太夸张了,那说明对你来说,时间就是可有可无,可随便挥霍的东西。别人的时间更是无所谓。那么,我们不是一路人,我不想与你争辩。
在看的书:Purple Cow Seth Godin
The Marshmallow Test Walter Mis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