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持续了近一周的第九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终于在今天上午在无数电影人和影迷的期待中落下了帷幕。而之前关于各种奖项的众多预测,也在小金人的传递中,花落各家。
相比各式各样的电影节,奥斯卡似乎更受瞩目,不同于各种电影的展映,它更像是一场电影界的总结。那些已经在过去一年被大众熟知的影像,在群雄逐鹿中谁会更胜一筹,充分地满足了广大影迷一探究竟的好奇。
蓝色的童话里,有一个happy ending
在众多提名奖项中,最令人关注的,想必就是“最佳影片”了。看了提名篇目,相比于去年la la land的一枝独秀,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可以说部部都是经典之作,从口碑炸裂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到演技爆棚的《至暗时刻》,从视听盛宴《敦刻尔克》,到浪漫童话《水形物语》,每部作品无论是剧本创意还是镜头语言,都堪称上品。
而今年的这个电影界的大party,将最大的宠爱并无悬念地送给了《水形物语》。
因为这部电影在国内尚未上映,所以我只是通过预告片以及若干个“x分钟看完《xxx》”的类似小视频里,大致知晓了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冷战时期,美国研究所里捕获了一条人鱼样貌的神秘生物,为了进行试验,专家们开始对这个生物进行拷打,手段残忍。
而女主人公是这个实验室里的一名清洁工,作为一个哑女的她因为生理缺陷从小就受到冷落与排挤,像一个透明人一般的,默默存在在这里。
因为工作关系,哑女有机会接近人鱼,而在日积月累的相处中,哑女发现了孤独无助的人鱼和同样孑然一人的自己很是相似,于是善良的她总是设法帮助人鱼,偷偷地给他食物,默默关心他。渐渐地,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相濡以沫中,两个同样被主流所边缘的个体走在了一起。
当哑女得知研究所因为无法攻克人鱼的秘密而打算将人鱼杀死的时候,她决定就他出去。在几个同病相怜的朋友的帮助下,哑女成功将人鱼带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爱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更加浓烈。
然后家中小小的浴缸并不能维持人鱼的长久生存,看着日益虚弱的人鱼,哑女只好决定将人鱼放回海中。就在岸边诀别的时候,研究所里的大反派出现,他击中了人鱼和哑女,然而人鱼却奇迹般地自我愈合了。
抱着被击中的哑女,人鱼跳入了海中。在一片蔚蓝色的环绕中,哑女脖子上一直存在的三条伤痕渐渐地变成了鱼鳃,和人鱼幸福地相拥在了一起,故事也在这样唯美的画面中迎来了尾声。
那些不是语言的对白,同样动人
虽然没有看到正片,但光从预告片以及零零星星的影像中,也足以看出这部片子在视听语言上的出色表现。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导演在画面的处理上也充满了远旧的印记。每一幅画面看上去像极了油画,浓浓的质感下,一种属于那个时代的冷峻与隐忍呼之欲出。
除了镜头语言之外,这部作品在对白的安排上也对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荣誉当之无愧。男主是非人类的物种,女主是哑女,本应该承载影片中最多台词的他们却意外地“失声”了。
但这丝毫并没有影响对白的质量。通篇的手语,让交流得以进行。那些比比划划,也许并不能像语言那样精准与优美,也许需要一长串的动作才能表达出几个勉强成句的短语,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制约,给了观众一种不同的观影体验,那些习惯了被耳朵听来的对白,现在需要用眼睛看见。
同时,导演此般的人物设定,也是在这个特定语境中的匠心独运。说到底,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而导演或许就是在从另一个角度去讨论,语言在爱情的双方中,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
一说到爱情,就自然会联想到“甜言蜜语”“海誓山盟”,而因为爱情中的双方过度地依赖语言,“言不由衷”“信口雌黄”也就随即而来,之后便自然少不了嫌隙与心伤。而转念一想,如果恋爱中的双方不用语言或者少用语言,是不是就真的阻碍了爱恋的萌生与传递?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由于各自身份的限定而鲜有交流,但即便如此,爱情的出现照样势不可挡。没有语言,取而代之的是肢体,是眼神,更是心灵,最终我们才明白,原来在爱情面前,真的无需喋喋不休地告白抒情,“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美感与浪漫,也许才是爱情最动人的初时模样。
电影,不仅仅是一台造梦机器
电影界有一句被传说了多年的老话:电影就是一台最大的造梦机器。
的确,纵观古今中外的众多电影,那种光影带来的梦幻感让很多做电影爱电影的人圆了梦。生活中受人欺凌的平凡青年,在电影里就可以变成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现实里不如人意的残缺故事,在电影里就可以拥有圆满精彩的起承转合。也许正是因为电影满足了人们很多可望而不可求的幻想,才让它如此迷人,如此梦幻。
而电影的全部意义,难道真的只在于造梦?难道只在于让观众在光影中圆梦几百分钟然后略带余味地走出影院,回到现实?
回看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无疑,这就是一个的童话故事,外形奇异的人鱼,重回水中的复生,以及跨越物种的爱恋,这一切都足够梦幻。但导演讲述的,却不仅仅只是这样的梦幻。
影片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是大时代背景下的边缘人,甚至是异类:不明物种人鱼,不能说话的哑女,饱受歧视的少数族裔,以及间谍、同性恋者。这些人都被主流社会所排斥,所遗弃,但他们却并没有像身上的标签一样需要让人躲避、畏惧。
他们善良,并且有着自己的准则与价值观,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让他们成为了所谓的少数,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被边缘的理由,这其中所传递出来的爱与温暖,也许正是导演所想表达的。
反观现实,我们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少数”,甚至我们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少数”,这些故事远没有电影中那般梦幻,也并不是电影这个载体所造出来的圆满之梦。
好在有这样的一些作品,它们不仅仅用天马行空的剧本故事和精美绝伦的视听效果来给观众造一场梦,更像是一束光,让某些被暗化、被边缘的人与事重新被正视,被歌颂。
这束光,照进了梦境,照亮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