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 ·381:你会说话吗?

教育研究院,普通话测试现场。
穿过一排排有着上个世纪符号的楼梯房,朴素的外观,倒特别能找到那种考试的感觉。

测试现场分为候考室、拍照采集室、备考室、测试室,按约定的时间,考生们按线路有序流动。

“请摘下眼镜。”拍照室,潭客略显不适。毕竟目光所触都是一群或帅气或靓丽的小年轻,潭客好似一个多年考试不第的秀才,仅为荣誉而战。

其实更多的说是对自己的突破。
“为什么拍照的时候,有的要摘眼镜,有的却不要。”
与潭客一起落座于后排的女生说道。
“可能是眼睛太小的缘故吧。”潭客自嘲道。
那女生笑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这样的冷幽默,这也是潭客能与ta们破除年龄差的原因。
“请这一排考生进入备考室。”
潭客坐在后排中立的位置,在左右徘徊之间,选择了跟上。
“呀,他带着字典,一看就有经验。”
外面排着的长队中,一个女生叫道。

“培训课上,老师有说呀。”潭客解释,他可不想成为大家眼中,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其实字典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因为备考的时间只有10分钟,甚至还没有。
浏览试卷,组织说话题目的结构,通过这些结构,现场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口头作文。
想想查字典的时间该有多奢侈。

“能借一下你的字典吗?”旁边的女生说道。
现在的女生颜值都不差,特别是来考普通话的女生。
潭客当然可以选择拒绝,反正已经结婚,也别指望以书结缘。
不过潭客想都没想就借了,不是他有多高尚,而是一时用不上。
“这个字怎么读?”在准备进考场的最后一刻,女生问。
“ze吧?惊蛰的ze”。
“是zhe”女孩明白了,但更加明白的是“蛰”有翘舌。
潭客语噎。

测试现场,大家对号考室。一排排的考试间,大家仿佛进入一个真人秀节目的现场,前一秒宁静,后一秒喧哗。
当然,门的里面其实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一桌、一椅、一电脑而已。
潭客忽然想到清代的科举考试,只不过那时候的考生需要呆上好几天,而普通话考试总共的设计时长就13分钟。
潭客所在10号考室,足足等了15分钟,不仅和他一起进入考场的学员考完了,还等来了下一个10号,一个同样颜值颇高的小女生。
同样是第一次考试,小女生颇为淡定,或许她所学的就是播音方面的专业,美丽的声音早就是她肌肉记忆里的一部分。
进入考室,输入证号,试音完毕,正式开始答题。
平时那些随口说的文字,变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你得找出它们的不同,字正腔圆地说出它们的名字。
以前没有这么认真瞅过它们,现在才发现它们之中的陌生感。
想一字一句,又要回避刻意的朗诵。说白了,普通话考试就是让你忘记自己在考试的现场,保持自然顺畅的发声。
“请进入下一题,命题说话。”AI语音,拥有一级普通话的标准,但电流的金属音,总是缺少声音的质感与情感。
“《我的学习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大家都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我也概莫能外......”
嘴巴一边在说,大脑一边在处理信息,声带作为其间的桥梁,确保震动的节奏,又不能掉链子。
潭客的另外一个处理程序还是跳出了考场...

第一次参加国家普通话测试,潭客发现说话那里是我们身体器官上与生俱来的东西,完全是一个技术活。
单音节、多音节,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训练,更有儿化音的正确读法,看似简单的说话,一旦被理论拆分,竟然不会说了。
语言是语境下的产物,与人交流,当你在意是否发对了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是否在应该的翘舌上,要如何让舌尖与上颚的配合,估计再会说话的人,也要舌头打架。
参与训练的阶段,潭客几乎成了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舌头硬颚,舌根、软颚,完全要与自己分离似的,关键在于这些配件不能拆除再安装,只能自己去感受。
其实说好普通话,一是多听,一是多说。
很多的发音一旦刻意起来,反而容易出错,一个字的音其实已经包含了节与调的所有密码,你只要把它发对,身体上的发音器官会习惯的进行调动,而不用特别在意嘴唇是否是卷成圆形还是椭圆,舌尖与上齿龈亲密的程度够不够的问题。
“保持10到15分钟的每日阅读,在知识服务平台上跟前沿的老师学习,实践、讲课、写写日记、分享,这是我的学习生活,它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结束考试,失误还是难以避免,好在潭客已经适应了这种循环的开端。
人生总是需要主动迎接不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