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士》

论养士

表明出处。南怀瑾论语别裁。给读者深入了解的余地。

子瞻

生平荣誉

唐宋八大家

并称

三苏

作者

苏轼

东坡居士

中文名

论养士

原文

论养士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好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豪俊。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好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好,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皆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而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叹息以俟时也?秦之乱,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之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帝之世,法令至密矣,然吴王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世主不问也。岂悠于之祸,以为爵禄不能尽魔天下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养士》 苏 轼 按:苏轼《论养士》这篇文章在中国的政治思想——政治哲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研究政治与...
    方鸿渐加油努力奋斗阅读 2,264评论 0 2
  • “啊……” 一阵美妙的歌声从远处飘来。 歌声引来了大群的同学,他们不约而同地聚集于此——初一(26)班。 ...
    扶得起的阿斗阅读 234评论 0 2
  • 飞鸟在空中滑过 天灰蒙蒙的 我听不见它的叫声 松树在地上轻鸣 风抚过它的身体 悠悠长叹一声 是什么 让它也沾染了红...
    少爷彼方阅读 379评论 0 2
  • 二看《大秦帝国之裂变》,依然沉迷于这部经典历史剧中不能自拔。 在众多鲜明生动的角色中,吾却对变法的大反派甘龙印象极...
    默墨舞文阅读 1,945评论 0 1
  • 第一节先生讲了如何去精准感知时间,你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你一定对他特别的了解,你一定掌握他的各种习性,你能精确的感知...
    北城的世界阅读 4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