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2年,一个奋发向上的年头。
在中国北边有一座从来没有城墙的城市——哈尔滨,一到冬天,它便被白茫茫的冰雪覆盖,变得静悄悄的,这一年同样如此,居民们都不出门,每天百无聊赖趴在热炕头上取暖,还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猫冬”。
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总有不甘寂寞的人想要做点什么,比如这座城市当时的一把手任仲夷。他的任务很重,振兴工业、搞好城市建设,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要操心,但哈尔滨这样一个滴水成冰的地方,实在让他很头痛。
那个时候的国家是很穷的,官方说法是经济困难时期,群众的生活十分单调,哈尔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城市,更是萧瑟冷清,用萎靡不振来形容这里的冬天,也不过分。
任仲夷总会想象其他城市的冬天,人们是否也这样窝在室内?因此他不放过任何一次考察的机会。比如1962年哈尔滨的冬天刚刚来临,就接到去广州参加全国工业工作会议的通知,临行前,他忍不住想:广州,南国的花都,那里人们的生活应该非常丰富吧。
果不其然,广州大街上吃饭的、逛街的、聊天的、谈恋爱的,什么人都有,就像哈尔滨最热闹的季节,看得任仲夷心里一阵羡慕。而当他到广州文化公园看花卉展时,只能用目瞪口呆来形容了,他被眼前拥挤的人潮震惊了,被眼前璀璨的彩灯征服了,原来一场花卉展就能让市民聚在一起狂欢,就能让整个城市活力四射,那么哈尔滨是不是也可以办一场?
任仲夷默默在心里盘算着,可哈尔滨一到冬天连树枝都结成了冰条,唯一能够见到的也只有雪花,难不成来一场雪花展?唉,要是能把广州的阳光搬回去就好了。
二、
这一年,地球上那些和哈尔滨一样寒冷的城市,许多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冰雪于他们来说不是负累,而是独一无二的城市资源,他们用独特的气质号召市民狂欢,也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游人如织,散发着靓丽的光芒。
当时,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已经举办了70年,成为挪威全国仅次于国庆的第二个盛大节日。每年三月第一个星期六,人们都在霍尔门考伦山上滑雪狂欢,世界闻名的国际跳台滑雪比赛也在这一天举行。
另一片大陆上的加拿大魁北克,举办冬季狂欢节已有68年,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节日庆典,全城市民倾情参与,进行冰雕比赛、划船比赛、越野滑雪比赛、轮胎滑雪比赛、狗拉雪橇赛、冰上赛马等等等等,硬是把一个庆典变成魁北克的第三大产业。
离哈尔滨较近的日本北海道,也有一个叫做札幌的城市举办冰雪节,虽然比起挪威和加拿大历史短了许多,但当时也展现出过人的气魄,这里的冰雕常有奇思妙想,这里的夜景如梦幻般绮丽,当然也散发着勃勃的野心。
而我们的哈尔滨呢?还在苦苦寻找结束“猫冬”的方式,那时她从来没想过能与这些冰雪旅游城市发生关系,只有一个非常单纯的愿望:快滚吧!这个单调寂寞的冬季。
三、
事情在1963年2月1日发生转折。我们的任仲夷虽然没带回广州的阳光,但他日日夜夜都在思考,这样的人是很敏感的。原本,这是无比寻常的一天,任仲夷去视察一个新办的农贸市场,要不是路边一户居民吸引了他,也不会载入史册。
居民家门前闪烁着微弱的亮光,走近才发现,一个老太太蹲在路边,孱弱的身躯前摆着盏冰灯,总算没有那么凄凉。这灯是用一种叫做“喂得罗儿”(上粗下细)的水桶制成的空心冰坨,中间插上一根蜡烛,就是冰灯,松花江流域的土方儿,连名字也不是那么光鲜,叫“穷棒子灯”,只有那些买不起灯笼的穷人家才用,富人根本不屑一顾。
兴许任仲夷当时就懂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他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它了,冰灯必将拯救咱哈尔滨的寒冬。他像个孩子一样,回家就开始自己鼓捣冰灯,还拉上儿子一起,把家里的水桶、脸盆全部装满水,放到阳台上冷冻,待结成厚冰壳时,再拿回屋里,从顶上凿开一个洞,倒出中间的清水,再点上蜡烛,还真成功做出了冰灯。
接下来任仲夷又脑洞大开,往冰灯里倒黑墨水、蓝墨水、红墨水,彩色冰灯诞生了。他好像突然得到艺术家真传,又把两个冰灯扣在一起,做成个磨盘;四个互相对摆,竟弄出个葫芦。一切都很奇妙,任仲夷非常激动。
他把隔壁的市长吕其恩、邻近的市委书记处书记林肖硖叫过来,展示他的杰作。他们三人又一同鼓捣,一时间,每人家里阳台都挂满冰灯,外人望见这些璀璨夺目的作品,没人能猜到他们在酝酿什么。
2天后,他们的作品越来越美丽,技术越来越精湛,任仲夷迫不及待召集哈尔滨相关领导到家里,举行了一个非正式小型现场工作会。他表示:“现在离元宵还有5天,我决定效仿南方的元宵灯会,在咱们兆麟公园搞个冰灯展览,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冰灯游园会,各位看如何!”
表面上是商量,实则态度不容质疑。眼见现场的干部一脸茫然,面露难色,任仲夷赶紧把这几天的实验说了一便,并动员大家:“我们一定要把冰灯游园会搞成功,叫老百姓不 ‘猫冬’,把群众的劲儿鼓起来,让哈尔滨的冬天不再寂寞!”
四、
短短几天搞一个展览,搁谁身上都是个艰难的任务,但领导发话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这是1963年的春节,哈尔滨的公务员们忙得上气不接下气,手脚并用、废寝忘食,终于在正月十四那天晚上完成任务,哈尔滨市第一届冰灯游园会盛大开幕。
这是哈尔滨的第一次冰灯游园会,也是全中国的第一次,老百姓第一次知道冰灯还能玩出花样,倒也乐于出门,纷纷去兆麟公园捧场。大人5分钱,小孩3分钱,价格还算合适,于是第一个晚上公园里就涌进了5万人,把任仲夷等人给高兴坏了。
冰灯的种类倒也让人惊喜。食品公司用菊花、活鱼冻制出30多朵冰花;哈尔滨艺术美院的学生用冰和雪雕出一尊大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当晚最靓丽的风景;还有最普通但也撑起了整个游园会的彩色冰灯,它们趴在山坡上、挂在树枝上、站在墙垛上,有的还用柳树枝上的“毛毛狗”点缀,总共吸引了25万人。
终于,哈尔滨人战胜了“猫冬”,结束了漫长的寂寥。
时间一年年过去,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越来越盛大,越来越耀眼,热闹的冰灯世界里,新玩意儿越来越多,比如松花江的天然冰、镂空的雕塑、有主题的冰灯群,让整个公园一到冬天就成为彩色的童话世界。
其他城市的居民也慕名前来看冰灯,各方纷纷赞赏。然而也有人质疑冰灯劳民伤财,还好市委顶住了压力,省委也明确表态支持这项活动,那些异样的声音只好作罢。
到20世纪80年代,兆麟公园的冰灯已经名扬四海,全国甚至海外皆有游客造访,活动也丰富了许多,群众性的滑冰、打冰橇、乘冰帆等水上运动,让哈尔滨的冬季变得活力四射,比起其他冰雪城市已经体现出自身特色。
当初一个单纯的增加人民生活乐趣的决定,谁也没想到会令哈尔滨有了如此显著的改变,对此,人民是欣喜的,政府是满意的,但并不满足。
1985年,哈尔滨正式举办了冰雪节,逼格比之前的冰灯游园会高出至少十个等级,小小的兆麟公园已经装不下游人的热情,他们将场地扩大到了松花江上、斯大林公园里、太阳岛上......
2001年,新世纪到来了,互联网都快让地球村变成现实了,仅仅一个冰雪节也已经无法体现哈尔滨的国际形象了。因此 ,冰雪节与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合并,正式更名为高大上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至此,哈尔滨冰灯总算在国际上排得上号了。经过不断努力,今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门票也从5分钱涨至几百元不等。
终于,哈尔滨再也不用担心寂寞这个问题。
小提示:
文中图片来自哈尔滨旅游网,仅为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
原创不易,允许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