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左右的贫血基本上属于缺铁性贫血,贫血被称为隐藏的杀手,主要是因为它的隐蔽性很强,不容易被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不是一下子得的,它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铁减少期,人体内的铁分为功能铁和非功能性储存铁,这个阶段主要是消耗体内的储存铁(骨髓中的铁),此时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是正常的,而血清铁蛋白浓度下降(<12ug/L)。
第二阶段是红细胞生成缺铁期,随着骨髓中储存铁消耗殆尽,血液中的铁开始消耗,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但血红蛋白浓度仍然正常,体征表现食欲下降、易疲劳、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第三阶段是贫血期,当血液中的铁消耗到一定程度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
因此,检测血清铁蛋白是判断否贫血的比较精准的方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膳食补铁?
①膳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并且易于吸收,吸收率可达25%。非血红素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铁强化食品和补充剂中,吸收率大多在10%以下。常见食物的铁含量。
②红肉、动物肝脏和动物血液是最好的膳食铁来源。需要注意的是,动物肝脏由于富含维生素A,不可过多食用,每周1~2次为宜,每次20~50g。
③食物中铁的营养价值高低,除铁含量外,还要看铁的生物利用率以及食物中是否有抑制或促进铁吸收的因素存在。维生素C、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还原物质可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或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抑制铁吸收的因素很多,包括谷物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纤维素等,茶叶中的鞣酸、咖啡等;高磷酸的膳食不利于铁的吸收;口服碱性药物可降低铁的溶解度,因此也妨碍了铁的吸收。
④钙抑制铁的吸收,因此在吃富含铁的食品或服用补铁剂时,不要同时服用钙补充剂,或者含钙的抗酸剂,更不要用牛奶送服,可在两餐饭之间喝牛奶。
当然,铁过量的危害也更大,可能与肝脏损害、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高风险等严重问题有关。人体没有正式排泄铁的通道,只能通过肠道吸收率升降来调节体内总铁量。铁过量时可能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1)皮肤色素沉着,呈现暗褐色,毛发稀疏/脱落;2)关节疼痛、炎症;3)肝脏病变,包括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肝脏硬化;4)糖尿病;5)心脏病变;6)性功能减退。
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蛋白来判断到底是否铁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