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一个产品,首先要有一个idea,这个idea就是“产品概念”。那么这个idea是如何提出,提出之后又是如何进行筛选提炼并最终敲定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01 产品概念的提出
提出一个产品概念主要以下面五个要素作为切入点:
核心用户:即为产品当中最重要的用户。核心用户的需求要优先满足,切不可因为次要用户的需求而损害了核心用户的利益。有一些产品甚至会为了讨好核心用户,而故意得罪不重要的用户,即“洗粉”。这样子做一方面可以使剩下的用户更纯净,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增加产品的黏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产品品牌的人格化,形成产品独特的调性,宁愿让一部人爱得死去活来,也不愿意所有人都平平淡淡。
刚性需求:用户们最痛的痛点是什么、最根本的需求点是什么。刚性需求要满足三个条件:真实(真实存在而非凭空臆想)、刚需(必须要有且没有无法忍受)、高频(需求发生的频率绝对不低)。需要注意的是同时满足以上三点通常很难,但据此可以判断出需求的急切程度,满足刚性需求要优先于满足于弹性需求。
典型场景:这些痛点通常出现在怎样的情境下。俗话说,做产品就是做场景。到底什么样的场景更典型?可以通过产品是否具有“唤起点”进行判断,即是否存在某些场景,用户能第一时间想起这个产品。比如说,滴滴的唤起点就是当我们无法自己开车需要打车的时候,典型的场景就出现了。
产品概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只要一句话?当然,两句话也是可以的,但是要力求简洁,只需回答出解决了什么人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需求即可,力求简洁明了。(可以参照之前发布的《分类控眼中的产品分类》中对“问题”的描述)
竞争优势:相对已有方案,优势在哪里。任何值得解决的问题,都不会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别人做过的产品我们也可以再做。关键在于,我们的产品相对于别人的产品产生了哪些额外的价值。比如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利润等等,这些都是竞争优势,也就是要给用户一个选择你的理由。这里要提一下竞品分析,主要想说一下互联网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口红利越来越小,所有互联网产品都可以看成是竞品,竞争的是用户仅有的那点时间、那点精力,对这个存量市场的占领必然是此消彼长。
02 产品概念的筛选
产品概念的筛选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应当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次。筛选的标准非常多,主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向入手。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能力和意愿两个方面。
能力主要分为:人、财、物三个方面。“人”即团队是否与要做的事情匹配;“财”即资本、资金的支持是否到位;“物”即行业资源是否够多业务能力是否够强。这三方面,最根本的还是在人身上,财和物都可以由人带过来。超出人财物的能力范围,再好的产品概念也只是空想,很容易不了了之。
意愿就是指使命、愿景、价值观。看现在提出的这个产品概念是否与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想契合,是否符合公司的战略方向,比如龙门镖局就不会像土匪一样去打家劫舍,因为打家劫舍违背了镖局的信义和意愿。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价值和成本。
价值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进行分析。宏观上,就是扩大到整个行业,行业的天花板高不高?增速怎么样?行业的潜力怎么样等等;微观上,主要看是否能够解决好身边受问题困扰最深的用户(即种子用户)的需求,也就是是否能够找到这么一群用户,用户越多,那么这个产品的价值也就越大。
成本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宏观上,成本主要指不受企业掌控的大环境,如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等。微观上,就是指行业环境,可参考波特五力模型进行理解,如图示(参考百度百科词条——五力模型)。此外,产品最好与行业巨头们的产品形成互补,避免走在行业巨头前进的路上,否则很容易被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