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可以算得上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了。不仅美在自然,八月十六,中秋。摆脱了初秋的燥热,还没到晚秋的萧瑟。就像一朋友在圈里说的“天渐凉,风吹过,刚刚好”,是的,刚刚好。你看,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你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多美的意境!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
八月十六,还美在人文。在临海,中秋不叫中秋,叫八月十六。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我们临海,是“十五的中秋十六过”。这缘自于几个传说:一说嘉靖年间临海有个状元叫秦鸣雷,对母亲极为孝顺,每逢佳节都美味佳肴供奉。可是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戒晕吃素,状元不忍其母空度佳节,故将中秋推迟一天;二说元末方国珍在台州称帝,其母也是信佛之人,理由同上,就把中秋改为十六。虽说方同学称帝时可能没有走正规程序,只是自己在北固山的望天台祭个天搞个仪式而已,但怎么说也是堂堂一台州主要领导,要改个节日,那也是一句话的事;三说当年那个中秋之夜,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扫荡倭寇,大获全胜。第二天,军民同欢,庆祝抗倭胜利,当地百姓就把中秋节改为十六......种种传说,真假无从考证,有官方强行推动的,也有民间自发改的,无论是孝子情怀还是英雄情结,都蕴含着美好的情愫在里边,所以“十五的中秋十六过”这个特有的习俗得以在台州流传了下来。
八月十六是中秋。中秋之美好,还因为它和一个美女紧密相连,那就是嫦娥姑娘。小时候,每逢月圆之夜,阖家团圆之际(那时候也走不到哪里去,每天都是阖家团圆日),仰望浩渺星空,想象着天宫中住着怀抱玉兔的嫦娥姑娘,腾云驾雾、衣袂飘飘,真欲乘风而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比我更欲乘风而去的还有很多男士,这两天朋友圏说“小时候听不进嫦娥的故事老想着吃月饼,长大了吃不进月饼老想着嫦娥”的都是男士。如果可以,我想他们还愿意变成天蓬元帅,哪怕下辈子错投猪圈也无怨无悔。
八月十六之美,当然离不开月饼了。圆满的造型寓意着阖家团圆,甜甜的口感蕴含着生活甜美幸福。小时候期待过节,更多的是因为过节总有好吃的。八月十六前夕,就会眼巴巴的等着父母单位发月饼,心里在盘算能分到几个。总数没有悬念,共四筒四十个。但40除以家庭人口数除不尽,这就很考验母亲的智商和管理能力了。多出来的零头一般会有两种分配方案:给父亲或者给最小的妹妹,给父亲我们没意见,因为父亲不太吃,最后还是我们分着吃了。给小妹妺就意见大了,凭什么?但有想法也只能放在心里。记忆中每次吃的都是有壳的苏式月饼。我和妹妹喜欢吃壳(用小赵他爹的话来说苏式月饼的壳就像层层剥落的脚㡳皮),姐姐喜欢吃陷,我们就物物交换,快乐地吃着“脚底皮”。
八月十六,还美在有长长的假期。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国庆节开始放假了,也记不得从哪一年开始,中秋节也开始放假了。这是唯一一个可以和春节媲美的节日,特别是当中秋和国庆相遇的时候,这个假期比春节还长,真可谓:中秋国庆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